令狐(拼音:Líng hú;注音:ㄌㄧㄥˊ ㄏㄨˊ)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现许多家族已简化作单姓“令”或谐音的“胡”。西汉《急就章》将其列为汉代常见姓氏之一,宋《百家姓》列为第四百三十二姓,《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姓令狐者二十人。
令狐本为春秋时期晋国地名,故城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晋国将领魏颗(姬姓魏氏)获赐令狐为封邑,别为令狐氏,后世因以为姓。
姓氏源流
令狐姓原为令狐氏,出自周朝的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姬姓毕氏)为晋国大夫,他的儿子(一说孙子)名犨,封于魏,以封邑为氏,称魏犨。魏犨之子魏颗在与秦国的交战中,因活捉秦将杜回立下军功,被封于令狐,故又称令狐颗。其后人以令狐为氏,世居太原郡。
西汉末年,太原令狐氏的后人、建威将军令狐迈与翟义起兵讨伐王莽,令狐迈兵败被杀后,其长子令狐伯友和次子令狐文公经敦煌郡逃往西域,三子令狐称在旧时部属的帮助下,迁居敦煌郡效毂县。此后,以令狐称为祖的令狐氏分支成为当地望族,名流辈出。令狐称的后人令狐整及其子令狐熙均为北周显宦,令狐熙之子令狐德棻为唐初著名史学家。至中晚唐时期,源出敦煌令狐氏的令狐楚和令狐绹父子两代为相,声名尤著。据明朝文学家杨慎的记载,令狐楚拜相后,许多原本姓胡的人都改姓令狐,晚唐诗人温庭筠对此嘲讽道:“自从元相登庸后,天下诸胡尽带铃”(“铃”与令狐的“令”谐音)。
虚构角色
令狐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