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修养的名言
(一)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于,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查·霍尔
(二)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三) 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恩来
(四)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五) 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借部何因缘,致令遗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但自修已身,不要言他已。——寒山
(六) 习与性成。——书经
(七) 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颜之推
(八)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培根
(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十)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韩愈
(十一)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夸美纽斯
(十二)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二十)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十四)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
(十五) 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韩婴
(十六) 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马·阿诺德
(十七) 并不是由于决心才正确、应该由于习惯而正确。不仅能做正确的事,而且养成不是正确的事就做不了的习惯。——华兹华斯
(十八) 习惯是我们强有力的偶像,我们都得臣服于它。——亚兰
(十九)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二十) 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
(二十一)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颜元
(二十二) 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必须加以培养,然后我们才能希望我们的举止能够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正确。——富兰克林
(二十三) 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有政,有政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王粲集
(二十四) “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吕坤
(三十一) 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程颢
(二十六)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欧阳修
(二十七)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弗兰西斯·培根
(二十八) 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苏格拉底
(二十九) 坏习惯防止容易破除难。——谚语
(三十)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三十一)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三十二) 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德莱敦
(三十三)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
(三十四)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贾谊
(三十五)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三十六)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三十七) 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饰心胸。——中国谚语
(三十八) 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富克兰林
(三十九) 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卢梭
(四十) 君子反道以修德。——吕氏春秋
(四十一) 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苏轼
(四十二)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四十三) 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歌德
(四十四) 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波伊斯
(四十五) 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四十六)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四十七)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唐·神秀
(四十八)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四十九) 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罗斯金
(五十)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欧阳修
(五十一)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五十二) 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五十三)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五十四)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刘昼
(五十五) 良好的习惯,如同一束鲜花。——派登花特
(五十六)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五十七)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歌德
(五十八)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
(五十九) 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良好的教养。——约翰·洛克
(六十)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法国谚语
(六十一)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傅玄
(六十二)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六十三)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杨雄
(六十四)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亚里士多德
(六十五) 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三木清
(六十六)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西塞罗
(六十七) 好的习惯愈多,则生活愈容易,抵抗引诱的力量也愈强。——詹姆斯
(六十八) 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杨雄
(六十九) 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爱默生
(七十) 止谤莫如修身。——中论
(七十一) 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中国谚语
(七十二)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林逋
(七十三) 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贺拉斯
(七十四) 打破成规,新世界才能出现。——库帕法伯格
(七十五) 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七十六) 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陆游
(七十七) 修已而不责人。——左传
(七十八) 习惯之于灵魂犹如血管与脉络之于血液,是它流动的道路。——布什纳尔
(七十九) 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中国谚语
(八十) 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毛姆
(八十一) 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会充实我们的头脑。——巴尔扎克
(八十二) 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八十三)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经
(八十四)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八十五) “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卡尔·马克思
(八十六) 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
(八十七)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八十八)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八十九)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九十)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