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成长”是在“教育系统”里面完成的,比如学校、公司、单位、组织。因为系统有自己的运行机制,所以在系统中的人可以相对地实现一种“成长” ”的状态里面,尽管这些系统的成长方式和目标,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所有个体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因为过度依赖现成的“教育系统”,很多人并没有建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的意识,一旦彻底去脱离了“教育系统”,他们就陷入了成长的剧情。
传统教育系统下的“考试”
这篇文章是我个人整理的与“成长”相关的几个问题,回答它们或许可以帮助你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系统”,毕竟“成长”是一件让自己愉悦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在外部目光,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的过程。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我觉得成长的第一步是“看见”,看见的核心目标是增加更多的信息量(知识量)。
没有见过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天然就更具有信息量,所以化学更吸引我们的关注。
如果大家看过一些古代电视剧的话,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就是古代的一些皇帝会接见一些外国人,听他们介绍从外国带来的一些“珍稀奇异宝”。同样的,现代人去国外旅行同样的道理,大家都会觉得更新奇特:跨文化的体验,最容易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得到不同的东西,可以让信息量有一个更可见的增加。
对于我自己来说,时不时地去接触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行业,就是去看到更多没见过的东西,如果一直生活在信息茧房里,每天接触类似的东西,能够给我们处理的信息都是有限的,成长,就更谈不上。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要成长的话,首先要先“看见”,多去看看那些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
问题二:你是怎么看的?
虽然“都看到”,但是不同的人看同一个“物体”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是看一个“杯子”,艺术家看的可能是杯子送给人的“感受者”,化学家看的可能是杯子的“成分”,改装看的可能是杯子的“成本”,人类学家认为可能是杯子和用户的“关系”……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内容,关心不同的问题。
所以,除了看看更多的遥远的东西,如何获得更多的视角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视角的获取就需要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或者是阅读书籍。我们只有更多的人不同的观点,才能对看到的东西了解得更加立体。
从成长的角度出发,我喜欢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做交流,就是希望了解更多不同的“视角”,目的是希望听到不同的人背后提问,去了解不同身份的“问题意识” 。
问题三:你认为什么是好的?
当有不同的视角出现的时候,对于同一个对象有了不同的叙述,所以,“价值判断”于是开始出现了,简单讲就是:你认为什么是好的。
一辆汽车,有人从速度的角度做叙述,有人从耐久的角度做叙述,有人从重力的角度做叙述,有人从价格的角度做叙述,所以同样一辆汽车在不同的叙述视角下,有了好坏之分。
一个社会,有人从社会主义的角度做叙述,有人从陷入的角度做叙述;上帝有上帝的说法一致,佛陀也有佛陀的说法;中国有中国视角,美国有美国视角,日本有日本视角。 ..
在那么多不同的视角之中,选出、甚至创造出一个自己更认可的视角,然后用这个视角去理解世界,你就得到了自己的世界观。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建设自己身份认同的过程过程:你开始知道自己是谁,然后,以此为基点,建设出自己的世界。
问题四:如何落地行动?
当我们有了更多的视野,有了更多的视角,并且有了关于“什么是好的”的价值判断能力,那么,就会有人开始去搞去想要的去产生行动,把事情,把自己认为好的,或者对的事情去实践出来...
然后,他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很多实际的经验,一种方式是需要从理论入手,因为所有的实践经验都需要符合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在我看来,去学习就像数学、物理等理工科的基础学科,以及一些具体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建立一些整体性的认知。
但是,直接从抽象的知识入手去学习,对很多学习者来说并不友好,直接上手操作,反而是更有效的很多学习方式,现在网络上有现成的教学视频,按照一个专业的博主遵循,对方之道先实践出一个成果,再从这个实操的过程中领悟抽象的理论知识,才可能更具备普遍意义。
问题五:经济如何持续?
任何东西的可持续都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的基础上,如果个人的“成长”也需要成为一件可持续的事情,那么,“成长”也需要经济的可持续,这也意味着你的“成长”需要持续帮助更多人解决他们的问题。
如果前面的那四个问题更多地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自己的“成长”,第五个问题的思考角度会让自己的成长和别人产生关联。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关于成长的五个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回答上述几个问题,我把自己的个人成长转变成了更具体的长期行动,包括:
1.建立一个社群,去聚集一些可以提供独立视角的成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交流活动;
2.自己或者组织这些队员去陌生的地方和领域去体验探访;
3.把自己产生的想法快速投入实践,然后整理总结成实践经验;
另外,基于这五个问题,我对中国的教育环境的观察更引导人们去向后面几个更“务实”的问题,但却没有给人提供接纳不同视角的空间,同时也没有鼓励激发更多视角的存在,这也无形中影响到了人们做价值判断的精准度:
你没有见过更多的东西,没有听过更多的说法,就缺乏足够的理由说自己知道的东西更好的。
当然,上述提到的这五个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这五个问题所产生的三个行动,也都是我非常个人化的经验,不一定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这些经验,也可以给你提供另外一种不一样的视角,那么这个“视角”本身似乎也成为了构成你成长的个人的其中一个参考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