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变动性这件事情似乎可以建立在很多事情上,在人身上似乎也同理。
近期朋友透过交友软体认识了一名有兴趣的对象,他很常强调对方是天秤座这点。因为对方在网路和现实中似乎是不同人格,在聊天软体上字句冷淡,可实际见了面后却十分热络,让我朋友摸不着头绪,无法了解对方的心思。双方明明只认识了一个礼拜见了三次面,可我朋友却已经开始在构思交往后生活蓝图了。
或许可以归因到现代人的生活步调变得快速,似乎与他人的关系也一样。每当遇到看似适合的对象,便想要牢牢抓紧,如一棵浮木,深怕没抓到,又剩下独自一人在大海浮沉。
许多人往往在一段感情中会变得患得患失,付出努力得到后,像是孩子般担心有天会失去对方,或是注定会失去,于是透过各种方式将对方套牢在自己身边。一段感情似乎含括了所有与人生相关的不确定性:被拒绝、情感上的不确定性、不知能否有一段未来,诸如此类。
谈感情是种独特的经验,前提是先将每个人都看作是独特个体,所以我一直觉得用星座来广泛界定人格特质这件事情,似乎有点随便。毕竟我家中就有三个处女座,所以我应该很有资格说星座就是鬼扯。
可既然如此,为何还有这么多人执迷于透过星座去理解一个人想什么,或许是因为,比起沟通,我们亚洲人更擅长带入公式吧,总以为题目写多了,就能参透出答案,却从未思考过题目的本质是什么,又或是站在另一方的角度去思考。
时下可见各式心理社科书籍与网路文章,试图将一段关系或是两个人拆解成一些固定的套路与形式。可一但一件事与人有关,这件事注定无解。因为生活充斥着太多变因,而人便是最大的变因。
看着自己过去人生所做的种种决定,为何某个阶段我一心一意专注进行某种目标,可到了某个时候想法便转了一百八十度,我也很难解释,可能是某个人、某段对话,或是某场事件的启发,导致我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了。这些就是变因。这也让我想到,基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命经验,我们真的能将他人的经验套用在自己身上吗?
说来悲观,我很早就认知只有自己能陪着自己走完人生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经验,从交往到成家立业,人们遇见了不同的人拥有相同生命目标,选择为了家庭一起相互扶持;独身者为了更大的目标,抑或是没有目标,最终也要耐心地把路走完,可我们能做的,便是保有好奇心,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