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机构中。它可以给人一种被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感觉,也可以增加人们的参与感和凝聚力,提升组织或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仪式感也可以加强人们的记忆和印象,使得活动或组织更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仪式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人们带来很多积极影响。
年轻时,我是一个颇有仪式感的人,喜欢不同的节日来临并庆祝,可是随着岁月渐长,节日过得多了,都是千遍一律,也少了过节的期待感。
特别近年,每逢过节反倒成为了商家吸血的日子,情人节餐厅只有情人节套餐,母亲节去吃饭,饭店也只有母亲节团餐。零售百货也在推广节日的套装礼品包,当节日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好像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而我也不再期待和庆祝节日。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直至小孩长大,他们很期待不同的节日。
女儿期待圣诞节可以吃大餐,儿子期待农历新年可以收红包。他们更期待自己的生日和每一位家人的生日,这些日子都是大家一起庆祝的时候,为他们平凡的日子增添一点色彩。
我和先生本来也不是重视仪式感和节日的人,但为了孩子。我们重新的过上有仪式感的日子。
看着孩子过节的笑颜,总会勾起我小时候期待过节的心情,和热闹欢快的情景。
成人过了很多节日,可能已经没什么期待,但是有小孩后,我常常觉得是将人生重新活一次。
我陪伴他们长大、学习、分享他们经历人生众多的第一次,欣赏他们的笑颜,也陪着他们悲伤。
在没有孩子时,我觉得仪式或许有点多余,但当有了孩子后,我了解到仪式对成长是相当的重要。
这后来在我读《中年之路》也有印证。
作者说现在的青春期已经由十五岁开始延长至四十岁,有些成人的心理还是处于青春期,没有长大。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缺乏了一个由青少年跨到成人的仪式。
在一些土著的部落,都会在十六、七岁有一个成年的仪式。让这些青少年的心理有一个觉醒,要从少年进入成人,他们会离开父母独立成,也会有一个新的名字,代表成为了一个成年人。在古代的中国也有女子的笄礼和男子的冠礼代表着真正的成年。
然而,在现代,青少年从少年到成年好像没有一个特别的仪式。而且大多数还是与父母同住,受父母照顾。
身体与年龄上的成长,并不能真的代表了心理年龄,那些人好像长大了,但其实只是在模仿著成人行为的小孩。
另一个令人无法真正成为成人的是神话,古代大多数人都信奉神话,神话故事的人物是心灵的支撑,让我们能够过渡这个心理关口。
而现代人大多不再信奉神话,我们少了一个楷模,在成长的路途变得孤独,要独自奋斗,独自摸索,也是很多人难以蜕变的原因。
在了解到这些之后,我觉得仪式感是重要的,渗透着一些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只是现代有时庆祝与表现的方式有点变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