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内卷这两个字,我以为是中国用语,事实上原来是外来语(英语:Involution) 。
这个词原本是数学和天文学的概念,后来延伸到了社会学上,近几年在网路上更是变成了另外一个意思指「内部恶性竞争导致的内耗行为」。
举例来说:
职场
当一个人无偿加班受到了主管赏识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跟进开始加起了班,然而事实上工作量是否多到必须要加班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加班这个「行为」可以获得主管认可,于是加班成为了一种不得不的趋势,却也衍生出上班时间打混摸鱼再利用加班时间做正事这类本末倒置的行为,甚至因为加班文化的盛行而导致过劳死等等。
我就曾经听说过朋友的公司要裁员的时候是怎么评估的?答案就是平时准时下班的人优先被裁员,因为被认定急着下班把自己的私事摆在第一位,所以是没有把心思放在公司的人,也等于是不够认真的人,这就是职场内卷化的牺牲者。
而我自己曾经待过的职场也时常见到上班讲电话聊天,结果为了赚加班费或是给主管好印象而每周「安排」固定加班的人,而加班的时候也是时常不在座位消失无影踪,结果主管还误以为这些员工很认真呢!
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司的加班费支出过多,结果开始限制每位员工的加班时数上限,这类的内耗行为都可以解释为「内卷」,对员工而言是放弃了个人休息的时间,对公司而言则是支出了更多的加班费成本,于是带来的就是多年全公司不加薪的结果。
而这还算是不错的,有些公司加班还没有加班费,却变成了员工之间的加班比赛,赔掉的是自己的私人生活及健康。
相同的概念套用在教育上就如同现在从国小甚至学龄前就开始的补习文化,家长因为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点,于是拼命地安排许多课程,尤其是英文更是许多家长们力拼的首选,结果造成的是孩子对于学习的恐惧、排斥及压力,还有家长不堪负荷的补习支出,这样的结果并不会让孩子名列前茅,而只是让孩子不至于被狠甩在后头,一个班级永远只有五个位置可容纳前五名,然而家长的荷包则是扁到在哭泣。
写作
在这个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时代,只要会打字就可以发表文章,所以每个人都怀抱着对于写作的梦想,却也让一些并不是真正想写作但却想靠写作赚钱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人必须要使出浑身解术去发表作品,甚至必须要「日更」来刷存在感,否则很快就被读者所遗忘,殊不知其实真的要完成一篇文章的背后需要花多少的时间及精力?读了方格子这篇文章 之后更加感受到写作已然变成一项竞赛,也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无力及疲惫。
既然讲到了写作,那就不得不顺道提一下在马特市写作所产生的内卷,由于在马特市写作可以获得Likecoin,也因为只需要每个月五美金甚至免费就能从别人的拍手获得Likecoin并能提现,于是整体拍手激增的结果使得Likecoin价值降低,这也是一种内卷现象。
在这个从众的时代,似乎内卷已经是不可逆的事实,然而大家如何从这洪流中脱颖而出,恐怕需要的不只是努力还需要运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