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有座山,立陡石崖的,山头像把锥子,山上没有一棵树,山下全是没人深的蒿草。蒿草里有一块大青石,像头趴着的大青牛。人们管这座山叫“卧牛青”,也叫“没牛青”。叫来叫去,叫白了,叫成了 “莫里青”。
传说,在蒿草里,有一片空场,坐着一个老太太整天摇着纺车纺线,可她手里的线一点儿也不见长。’
在莫里青山西北有个刘家屯,屯里住着个叫刘小的小伙子,家里很穷,就靠割莫里青山下的蒿草为生。他看老太太孤苦伶仃一人,打心眼儿里可怜她。有一天,他就把自己带的大饼子悄悄放在老太太跟前两块。老太太跟没看见似的,一声不吱。下晌临要走时,他又去看看,大饼子不见了,老太太还是连理也不理他。
一天,一天,又一天,刘小天天送大饼子,老太太仍然一声儿不出,对他理也不理。
秋去冬来,刘小要回去猫冬地,老太太还是在那儿摇纺车。他怕她过不了冬,就割了些草,砍了些树,给老太太盖了一间小房儿。
小房儿盖成了,刘小要往回走了,老太太开口说话了I 4小伙子你慢走,你心眼儿好,我要报答你。"刘小说,“出点儿力气的事,是应该应份的。”老太太笑了笑说: “看见草里卧着的大青石没有?那是一头大青牛,白天趴在草棵里,晚上就爬起来围着大山跑。”刘小问3 "那是为啥呀?”老太太说:“山里有盘磨,磨出来的全是金豆子,这盘磨,等着大青牛去拉啊! ”刘小问, “大青牛还等什么呢,快去拉呀!"老太太说, “等日子呢,大青牛再跑三年,山门就开了。”老太太接着说,“这儿有两样宝,一样是青牛拉的粪,拿回去上地,保你囤满仓流,吃穿不愁。再一样就是金豆子,你拿回去,保你大富大贵,你要啥吧?”刘小心想:庄稼人种地是根本,要点儿牛粪吧!他要了两块,带回家扔在地里。
第二年,刘小家的地可出了奇,苞米秸长得小胳膊粗,高粱穗子像鸡毛弹子那么大,谷穗儿都赛过狗尾巴了。场院里的粮食,装一袋又一袋,仓子满了,囤子流了,还有好多粮食没处装。
左邻右舍都来问他,他就把遇见老太太的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说的人没在意,听的人有心。本屯有个叫刘大尖头的,听了刘小的话,暗暗记在心里。
第二年夏天,刘大尖头天天到莫里青山去转悠,到底把老太太找到了。他也学刘小的样子,给老太太送大饼子,到冬天给老太太盖房子.等老太太要报答他,问他要什么时,他忙不迭地说土 “我要金豆子I ”老太太看了他一眼,说,“明年八月十五你国来吧!》
盼星星,盼月亮,刘大尖头可下子盼到了八月十五.他来到莫里青山下,老太太正等着呢,给了他一副牛套,对他说t “到三更天,山门就开了,你套上大青牛进去拉磨,磨三圈儿,磨出来的金豆子,全是你的°不要太贪心,山门只开一袋烟工夫,山门关了,人可就出不来了。“说完老太太就不见了。
到了三更天,大青石变成了大青牛,山门也“呼隆呼隆”响着大敞四开了,刘大尖头赶忙套上青牛进去拉磨。老太太嘱咐他的话,他早忘到脖子后头去了.他赶着青牛磨了三圈儿,又是三圈儿,再又三圈儿,金豆子“哗哗”直淌,满地都是,刘大尖头还是不停脚地赶牛拉磨。一袋烟工夫到了,山门“呼隆呼隆”响起来,要关上了,刘大尖头这才急着装口袋,装了一袋又一袋。青牛急眼了,直摇晃招角。刘大尖头忽然想到,拿金豆子不如搬走石磨,石磨到了家要多少金豆子有多少金豆子。他放下口袋,忙着往青牛背上搬磨扇儿。青牛发怒了,把刘大尖头顶到一边儿去,撒腿就跑,磨扇儿都落在地下啦。胃牛奔出山门,山门也“喀嚓” 一声关严了。刘大尖头还在那儿搬磨扇儿呢,再也没有出来,
讲述者*刘忠男65岁汉燕伊通县美里青乡
农民识字
采录者,王振国畀45岁干部
孙英林男5。罗干部董克钦男4。岁千年采录时间* 1980年采录地点]伊通县莫里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