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马鞍岭住着个家大业大的财主。这一年,老财主突然病死了,他的儿子就在岭上选了一块风水好的地方把老财主埋了,心想祖坟地风水好,以后家里准能出当官的。可哪曾想第二天老财主的棺材就被人抬了出来,他叫人重新埋了,又被抬了出来。他觉得奇怪,重新理好后,夜里就带着家人躲到坟地附近想看个明白。到了三更半夜,就听见地里边有人说话;“他怎么又埋这儿了,这不是李家的坟地吗?给他擅出去。”就听“啜”地一声,老财主的棺材就被抬出来了。小财主这回明白了,他寻思着,这宝地我得不到,你老李家也别想得着。过了不两天,他就在这地方修了一座大庙,又用青铜铸了一个大奎星像,装了一个活像头,这庙就坐落在坟地上了。庙修好了,想招收出家的道人,没招着,却招了一老二小三个姑子。
马鞍岭只有一户姓李的人家,母子二人。母亲李九寡年轻守寡7恪守妇道,一心教子成材。儿子李继宗聪明过人,七岁到岭西的一家私塾里读书,十岁那年就中了个秀才。李九寡满心欢喜,指望着儿子早成人。
李继宗天天到岭西上学,路过奎星庙,常进去喝口水歇歇脚。日子一长就和两个小姑子有了感情。这两个小尼姑,一个叫白萍,一个叫白梅,白梅做红媒,李继宗就和白萍私订了终身。
一转眼数年过去了,李继宗长成了大人。他专心攻读,准备应考举人。有一天傍晚,他放学路过奎星庙时,天下起了大雨,他躲进庙里避雨Q雨下到半夜也没有停,两个小姑子就留他住了下来。后半夜,他浑身打颤说不出话来。两个小姑子又不敢去请先生,结果天还没亮,李继宗就死了。这下两个小姑子可慌了,她们一怕李九寡来找儿子,二怕老姑子知道了要责罚她们,又不敢往外抬,这可怎么办呢?就在这时,听到奎星像说, “李君归位! ”她俩吓了一跳,以为有人进来了。两人找了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她俩看了看奎星像,就把像头搬下来,把李继宗顺下去又扣好奎星像头。
李九寡丢了儿子急得要死,但又找不到,只得自认命苦,一个人过日子。
白萍自从和李继宗那一夜后,就有了身孕。十个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儿。孩子平安落地是件喜事,可她俩又犯愁了,天底下哪有姑子生孩子的?这要是让老姑子知道了,还不赶她们出庙啊!她俩商量来商量去,想把孩子送给一个好人家抚养。白梅想了想,就给李九寡送去吧。当天夜里,她们把孩子包好,就偷偷地送到李九寡家的大门口。
再说李九寡自从丢了儿子,总是吃不好,睡不安,寻思着说不上哪天晚上儿子会突然回来。这一天她刚要躺下,就听见有小孩儿的哭声。出门一看,看见一个大包子放在自家的门口,打开一看,是一个白胖胖的大小子。
李九寡收养了这个孩子,给他取名叫“李送儿”。这李送儿天资聪明,和李九寡很亲近。长到十岁那年也到岭西私塾去读书了,还是经常到奎星庙去歇脚逗留。两个小姑子待他非常好。
春转秋移,李送儿十七岁那年,要进京赶考了,李九寡别提多高兴了。可这时愁事又来了,进京殿试祖宗三代都要清楚,李送儿这下可蒙了。他是李九寡捡来的,李九寡也不知道他的生身父母是谁呀。李送儿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觉得憋闷,就到奎星庙里去了。白萍看他闷闷不乐,问他怎么了,他把殿试的要求一说,白萍的泪水忽然流了下来,说:“孩子,既然这样我就不能瞒你了,我就是你的生身母亲,你爹叫李继宗,李九寡是你的亲奶奶。”然后又把李继宗怎么中风而死,他又怎么到了李九寡身边的事说了一遍。李送儿听完也禁不住泪流满面,这下总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给两小姑子磕了三个响头,认过生母又和奶奶道了别,就进京赶考去了。
到了京城,通过殿试,他果然中了个头名,被封为两江督检使。回家祭祖时,他把庙拆了,重新修建了祖坟,埋葬了父亲李继宗,又把两个姑子接到家中养老。从此,奎星庙的传说就流传开了。
讲述者,王伯迁男72岁满族舒兰县
白铁虞保安村衣民小学毕业
采录者,王国柱男24岁满族舒兰县工人高中毕业
采录时间:1987年8月
采录地点,舒兰县白旗镇保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