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伊丹戏楼是康熙年间修的。
那时康熙在北京坐江山,让人建了一座观星台,一到晚上,康熙经常登台,观看天 '象。这天,他一登上观星台,就见东北方上空,有一颗银亮银亮的大星,很是惊讶,就问掌管天象的司天鉴。司天鉴看了天象图,认为北方伊秃河(今伊通河)畔的伊巴丹(今伊丹镇),要出真龙天子。康熙一听,可着了急,赶紧带一队人马,忙三倒四,过了山海关,直奔伊秃河边的伊巴丹。这天,人马正行间,就见前面烟气罡罡,山石草木派别处都不一样,一打听,这地方就叫伊巴丹。
康熙下了车辇,细看伊巴丹这个地方。伊巴丹是个驿站,远通京师,近达吉林乌拉, 交通十分便利。伊巴丹前后左右共有碾子山等大大小小九十九个山头儿,从伊巴丹往东走十五里,有一座土石通红的大岭$往西走五里,有一条山石青白的山脉,两山相对,好像一扇大门,中间坐着伊巴丹。群臣看罢,都拍手打掌,称赞伊巴丹好山好水,只有康熙愁容不展。群臣问了好半天,康熙才说, “俗话说J百山出帝王,九十九出娘娘,,说的大概就是伊巴丹°这里西有白石山,那是娘娘山;东有红石山,那是老爷山,文武俱全,又有宫妃,这是天象。再过几年,一定有人面南称帝,到那时,大清江山岂不就 ……”说到这里,康熙一口痰卡住了,左右急忙抚胸捶背,好一阵才过来。
康熙心想,马上有人要造反,凭我铁桶一般的大清江山,派出得力上将精兵,不用几天也就平息了。可是不如先下手为强,先除去隐患为妙。就传了道旨,两年间削平伊巴丹左右山头儿。随驾文武一听,都吓坏了。伊巴丹左右山头儿自古就有,向南群山连绵,连着磨盘山,向东直接吉林乌拉,向西也有一岭接一岭的长白山余脉。要平掉这些山头儿,真比登天还难。军师在一旁也呆了,心想,真要是下了这道圣旨,伊秃河畔数万百姓就得搬山运石,好像为秦始皇修长城。到那时,老百姓还不造反咋的?军师想着想着,心生一计,连夜赶画了三张草图,第二天奏请康熙:在伊巴丹修戏楼,左右山头建庙堂。接着又附耳如此这般地向皇上说了一番,把个康熙说得喜笑颜开,他手抚军师肩头说,“你真是我的诸葛亮、刘伯温哪随即征调民工,在伊巴丹左右建庙堂三座,一座在伊巴丹街中心,建了高三丈宽两丈五尺的金銮殿。因为伊巴丹左右有山头儿九十九个,伊巴丹街中心是要地,又有泉眼,是个龙头,所以必须修楼镇压。此楼仿照北京金銮殿形状修建,跟金銮殿不同的是楼小,又是面北而立.古语说面南称帝,面北为臣,同时,这楼还供演戏之用,戏楼,戏楼,叫来叫去,出皇帝的事儿>就变成了儿戏。又在左边红石山修了老爷庙,右边白石山修了娘娘庙,闹闹哄哄半年有余,三座楼台就修成了。这样,京城一伙人才放心回去。
讲述者,刘老太太女62岁汉族伊通昙农民
不识字
采录者,独立学界32岁满燕干部大孕毕史
采录时间:1983年2月采录地点*伊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