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东北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有钱人家嫁姑娘,常常要把陪送的嫁妆亮出来,让大家看看,好风光风光。有这么一家因为亮嫁妆引出了一段故事。
当家人叫陶百川,家有良田万亩,骡马成群,三州两府都有他开的商号,是个大财主。他有四个儿子,可惜没有女儿,总觉得美中不足。到了四十岁这年,老伴儿又有了身孕,到月份,生下个千金小姐,两口子乐得嘴都闭不上了,从这起就把女儿当成了心尖尖◎
这闺女名叫“文娟”,长得俊,人品好,识文断字,能诗会画,炕上地下的活计还样样通。一晃儿,文娟长到十八岁了,提亲保媒的人都踢破了门槛儿,可文娟就是一心学画练字,把嫡事耽误了。到了她二十三岁这年,才算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婿。陆百川一高兴搭了二亩地大的席棚,把陪送他宝贝女儿的嫁妆摆在里头,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看。席棚门口丈二红纸写了一个条幅,意思是£不管男女老少,不分三教九流,凡是能指出缺件什么的,敬送一两银子,还管一顿饭。
酶百川给这个事起个名叫“亮嫁妆” o这是百年不遇的奇事,十里八村的人都来看热闹。
看热闹的人走进席棚,只见棚里摆着象牙床、红罗帐,炕柜、地柜、衣箱、书箱,首饰箱、大师椅>躺椅、衣架、镰架……,各种摆设应有尽有。看嫁妆的人,远瞧近看, 不住声儿地称赞,别说指出缺什么,就这些,看也没看过.
再往里看,是彩绸长裤、八幅罗裙、白绫小袄、锻子大袍,癌辨披风,桃红窄衫 ……,要啥有啥‘人们看傻了眼。再往里是金银首饰*手镶、耳环、戒指、珠链,齐齐全全,精精美美.
*
嫁妆亮到第三天,也没有一个人能指出缺啥的。陆百川得意透了.见了女儿文娟, 手捋胡须笑出了声儿,说f “孩子,你高兴不?这不是夸咱家有钱财,是叫你知道为父的一片心肠© ”文娟却皱着眉头说,“都三天了,就没有一个有见识的人!"说着,就见看门的跑进来说. ”有一个要饭老太太,非要看嫁妆不可,管事的不叫看,她闹起来啦。舞陆百川听了,忙说8 0咱们不是有言在先吗?不论谁都可以看,快嵩快请! ”
要饭的老太太不知好歹,传出话来,非要陆百川陪着看。陆百川不肯,女儿说,这老太太兴许是个有见识的,还是陪着去吧。陆百川一听女儿发话了,二话没说就跟看门的出去了。
讨饭的老婆子很有见识,到摆家具的地方一打眼,就说:“缺一张三伏天用的藤子纳凉床,还缺一个晚夏初秋用的珠罗蚊帐。”陆百川听了,着实一惊,忙叫人快记下来0
老婆子掀开被子看看,又说,口床上缺一个熏被窝儿的九转香炉,脚底下少一个压寒避风的床套。“陆百川忙问, “这床套是什么样子,放在什么地方? ”老婆子瞅了陆百川一眼,说3 “年轻的新人,常把腿脚伸到被外,呜这里冬夜寒气大,容易冻坏身子。这床套像半截钱裙子,长的一头儿压在褥子底下,短的一头儿套在叠好的被脚上,被子登不开,暖和,冻不着o ” {
到了摆衣服细软的地方,老婆子东瞅瞅,西看看,指着大红幔帐说£ “上绣龙,下绣凤,中间绣一串莲花灯,才丰满呢! ”
小姐文娟打发丫环来听听缺什么。丫环跑回去一学说,文娟忙披了一件小丫环的衣裳,也来到席棚。
老婆子走到摆设金银首饰的柜前,仔细看看说,“缺一只纯银的掏耳勺,”她一件一件把小物件儿看完了,想了想又说f “也算齐全了。不过要周到,还要两件奇巧的玩意儿该置办,夹核桃的钳子,砸榛子的砧子。”
文娟边听边看,她看老妈妈的手虽粗糙,却十指尖尖,再看她的耳垂儿,裁耳环的小眼儿成了长型E又细看她的脸,一言一笑都大大方方。文娟心想,这位老妈妈,年轻时兴许和自己一样,是个大家闺秀。文娟急忙走到爹爹身边,悄悄对爹爹说要请老妈妈进府,自己要仔仔细细问一问。
文娟回房后,换好衣裳,端端正正给老太太磕了三个头,说, “请老妈妈直言开导! ” 陆百川也忙劝说:“老太太尽管说,我闰女愿意听,我一定重谢。”
老婆子不客气,扶起文娟,长叹一声说,"陪送闺女的嫁妆也好,留给儿子的家产也好,子女要是不争气,钱越多,孽越大,罪越大。闺女,实不相瞒,我爹娘给我的陪嫁,比你的多十倍,怎么样?不学好,不勤俭,只知道挥霍,不到十年,全都败霍光了。临末了,丈夫葬身在荒山,我就沿街讨饭•恨只恨,为父母的,没陪送女儿刚强志气和养家糊口的本事。如今才明白了,自己没志气,陪送个金山,也要坐吃山空的。”说到这,老婆子掉下了眼泪。
文娟也感动得哭了,她向老妈妈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又跪在陆百川面前说:“爹爹, 孩儿就要爹爹陪送刚强志气和陪送养家筋口的本事。请爹爹去婆婆家说清,要是答应,就成婚配J要是不答应,就另选高门。*
第二天一早,陆百川叫人拆掉了席棚,把全部嫁妆收了起来,又请媒人去和婆婆家商量。一切都安排好了,单等择日成婚。
打这以后,亮嫁妆的风俗虽有流传,但不那么显富摆阔了。
讲述者*王老太太女89岁汉族吉林市
家务不识字
采录者,最非男干部高中毕业
采录时间* 1984隼
采录地点*吉林市讲述者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