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两班,非常吝啬,人家有个豆粒儿他都掰成两半儿要,人家白给他卤水,他也拣个大个儿的罐子装,听说谁家的寡妇出殡,他削尖脑袋也去赶葬礼;就连自己感冒,也决不让给别人。
有一天,一个年轻木匠到县城赶集,经过两班家的门口。两班大声喝咧道* “哎,
小伙子,你来得正是时候,我要做双木屐,要做大些,下次下乡时给我带来,做好了亏
待不了你。》青年木匠回去后,砍了根带花的柞木,做了一双木屐,几天后交给了两班。
两班穿上木屐,大小很合脚。他左看右看,挑来挑去,也挑不出毛病来。就问*
“这双木屐多少钱?”青年木匠说,“大人给多少就算多少吧!》“你也知道我,我也了解你, 看这样定个价格好不好?古时候都按木器的大小定价,我就按木屐的大小给你小米吧」
青年木匠万万没有想到他能这么办。他接过小米,走出两班家门时•自言自语地说.
“这个可恶的老东西,等下次再算帐1 ”
一个月后,青年木匠又路过两班的门口,两班又招呼说3 “喂,小伙子,前次做的木屐我穿着很合脚。我家牛多,没有大牛槽不行啊,下次再给我做个牛槽送来。”
“行啊1这样办吧!大人要多大的呀?“青年木匠想,这回我可得好好地治治这个东西了。
“那还用问吗,越大越好J “明白啦,那就多给两吊钱吧!, “只要你做个又大又好的拿来,我绝不亏待你! ”青年木匠回到深山老林,找了又找,挑了又挑,伐了一棵两抱多粗,二十多尺长的大松树,做了个又宽又长的大牛槽。第二天,装在爬犁上,用两头老牛拉着,送到两班家。
两班看到又宽又长的大牛槽,非常高兴,木头好,做得又大小相当。他心里打着小九九,这个价钱可怎么算?他眨巴着老鼠眼,皮笑肉不笑地说* “这牛槽虽说做得短了点儿,总算还可以吧!价钱是多少呀?》“你知道我,我了解你,小人不敢多要钱,就按牛槽的大小给我小米吧! ”两班听后,翻脸骂道,“他妈的!你这个不懂事的小子,满山遍野都是树木,你做这么个牛槽子,要这么多的钱? ” “不,这个价钱不是小人定的,大人以前说过,古时候都是按木器的大小做价的! ”
两班说不出来啥,只好用牛槽量了小米,算是付给青年木匠的工钱。
讲述者,金东莪另24岁朝鲜族敦化县农民小学毕业
采录者,忠默男干部高中毕业翻译者,忠欧王武
采录时间,1962年
采录地点,敦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