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书生,和村里私塾先生的女儿成了亲。洞房花烛夜,新郎要为新娘解飘带儿J 新娘说:“未免失礼了,相公出生书香门第,一定读了很多书,咱们先对一联儿吧!我说上联儿* ‘梦踏深山脚不停,,请对下联儿吧! ”那个书生苦思苦想,就是对不上,只好认输o念了七、八年的书,连这么一句都对不上来,太寒降了。新娘说, “岭后的古庙里,有位出名的大师,请你到那里求教,一直学到能对上下联儿再回来。》
新郎有苦难言,披星戴月来到后山找到了那座古庙o在古庙里,新郎隐姓埋名,不忘大师的教诲,勤奋好学,一晃三年过去了。
一天,新郎终于把那副对联儿想出来了。他高兴得喜眉笑眼,就把这事跟同窗一个风流小伙儿说了©那小伙子问, “你的下联儿是啥?” “影人沧波衣未湿。》“对得好I这么说,你可以重过洞房花烛夜了! ”
那风流小伙子犯寻思了,他俩在蜡烛光下就见过一面,已经过了三年时光,新娘还能认出自己的丈夫吗?证据就是那么一句对联儿!风流小伙子决心替代那位书生前去对下联儿,好把新娘骗到手。
他对新郎说工“我们三年同窗之情,难分难舍,走,喝两盅离别酒,到山顶上玩个痛快,再走也不迟!"新郎拒不过学友之情,陪他来到山顶。那个小伙子站在一座石崖上说:“这底下的风光才好呢。”他叫新郎过来往下瞧瞧,这新郎往下一瞥,那小伙子一脚把他踹下山谷。那小伙子返回古庙,穿上新郎衣裳,背着行李奔新娘家来了9
丈母娘可乐坏了t “哎哟,我的姑老爷呀,你可回来了,快,快进屋去I。
穿着婚礼衣装的瓶娘,端坐在那里。“新郎” 一进屋,她轻飘飘地站起来,微微低下头。那小子咕嘟一口,咽下了一大口涎水。“郎君,你对好了吗? ” “是,是的,我对好了。娘子的上联儿是‘梦踏深山脚不停,,我对的下联儿是,影人沧波衣未湿,,怎么样? ” “好!郎君一路辛劳了。我为你接风洗尘,望郎君稍候! ”新娘出去不一会儿,就带几个身强力壮的差役,二话没说,就把那小子五花大绑地捆起来。那小子只好实招了。
妈妈哭了起来,哭自己的姑娘成了望门寡。姑娘说:“妈妈,不要伤心啦!我郎君还没咽气,派几个人,多带些绳子,抬一顶轿子,到石佛寺后山,人还有救。”然后对那小子说:“你想活命,赶快带路,我的郎君不是短命鬼。”那小子举着火把,一溜儿小跑,天快要透亮的时候,赶到了后山上。
那个书生被这小子一脚踢下深谷,正往下落呢,被一棵老松树托住了,可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在那里,只好“吱咯吱咯”地嚼着松籽,垫补肚子。就在这时候,从山顶上放下绳索,把书生搭救上来了。
新娘站在村口迎候夫君,诉说着憋了多年的心里话儿。新娘说,“既然郎君太平回来了,看在同窗三载的份儿上,就把那小子放了吧。”那小子听了,感激万分,头也不回地跑了。那天晚上,他们才续过花烛之夜。书生问:“你怎么知道他不是我呢?““他一进屋,张着口,傻了眼啦,我一眼就认出不是我的郎君,他的下巴须儿还有一颗黑痣。”书生又问:“那你怎么知道我还没咽气,派人来搭救呢? ” “郎君在下联儿上说,人在水中,衣服仍没湿嘛,衣服没湿,说明人还活着。几年前,我在寺院念书,曾经去过那山涧,我往下扔石头,数了数,看看数到多少石头才落地,可数了一百多个了,还没个响儿。我再扔石头,趴着身子往下看,这才发现有一棵松树长在峭壁上,石头都落在那树枝上面了。我估摸着郎君你可能落在松枝上啦。” “所以才带来绳索!那么请问,娘子是从哪里学得了那么多的字呢? ” “我是独养女儿,父亲把我女扮男装,白天请塾师,晚上重温旧学,然后又去郎君就学的那座古庙里学了三年。” “怪不得你的学问那么高深……我说娘子,夫妻一心同体,从明天起我就拜娘子为师,继续学下去,如何? ”
小夫妻俩“哈哈哈哈舒地笑了起来。
讲述者,黄龟渊男80岁朝鲜族和龙县八道乡
农民读过六年书
采录者,金在权男62岁朝鲜族和龙县八道乡
察员大专毕业
翻译者(朴赞球界61岁干部
采录时间,1984年
采录地点,和龙县八道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