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在吉林这地方有不少抬小杠的,专门从江里往岸上抬原木。
这一年,打河北来了爷儿俩,也来抬小杠。这儿子也就二十刚出头儿,长得五大三粗,浑身是劲儿。就是人黑,人们都管他叫“小黑子”。他爹可就没场看去了,高不过五尺,干巴瘦,除了那黑劲儿,没一处和他儿子一样,人们都管他叫“老黑头儿” o
这爷儿俩来到船厂头几天还行,少言寡语的,人家怎么干,这爷儿俩就怎么干。可日子一长就出了说道。原来抬小杠的,都有头杠,这个头杠管喊号儿,算个领头的,新来的人都得孝敬他点儿。老黑头儿爷儿俩不知这规矩,半个月过去了也没上供。头杠心里很憋气,鬼摸着要治这爷儿俩一回。
这一天,大伙儿捞上来几十根刚放下来的新原木,这东西又湿又沉©头杠把小黑子和他爹分开编在两伙儿,自己和小黑子对肩。他们刚刚把搭钩子挂好,一搭上肩,头杠就喊着号子,大伙儿一起使劲儿,拱了几拱,没拱起来。抬小杠的有个规矩,八个人抬不动,就下去俩,六个人准能抬起来0因为八个人时,谁也没使足力气人一少了二都不敢不使劲,起肩时都抢着用劲,若不抬低头杠就得挨累。
头杠一看没拱起来,当时就让后头下去俩,这下就剩六个人了。头杠让大伙儿重新挂好搭钩子,搭上肩,他一声号令,真把根又长又湿的原木拱起来了。头杠唱了一声:“慢慢走哇——“ “嗨啾一”大伙儿应声,一齐迈步。没走上几步,头杠唱了一声,“看着走哇——” “嗨啾一”大伙儿应声。可是头杠上身前后晃了一下,后头几个也跟着晃,这根原木就前后悠了几下。这下可苦了小黑子,他不知这是头杠治他,只觉得肩膀子叫杠子拧了几下,走不了几步就受不了了。头杠不下肩,谁也不敢停。到地方下肩,小黑子一看自己肩膀,都叫杠子揉搓出血印儿了,可又不敢说,因为你说受不了,你就得收拾铺盖卷儿了。
一天下来,小黑子肩膀肿得多老高。老黑头儿一看,心里明白了,这里头有说道。他找了两个知近点儿的一唠,人家不敢明说,也暗点给他,头杠那儿得上供才行。
第二天,老黑头儿一上工就到头杠那儿给小黑子告了个假,说* “我打发他到城里给我买双鞋,休一天工,他这肩我顶着。”头杠心里明白,小黑子这是起不来了,今儿个再挺着干,非得趴蛋①不可。他寻思,小的倒了,我再治治这老的。他就和老黑头儿对上肩了。
这回抬的比先前那根原木还沉,又是六个人起肩。走上几步,头杠又使出招子,上身前后晃。没想到老黑头儿也跟着晃0抬到傍晌午头,老黑头儿像没事儿似的,头吃晌饭最后一根原木抬起来了,走了几步,这回没等头杠使招子,老黑头儿开腔了$ “我说伙计们,容个空儿,我这鞋掉了尸说着说着,老黑头儿不下肩,就那么一站,抬起一条腿来提鞋。头杠一瞅,机会来了:趁他提鞋时,大伙儿拥一下,就能把他拥倒。想到这儿,头杠又把杠子往老黑头儿这边拥了一下,哪曾想老黑头儿一条腿站在那儿像根桩子似的,纹丝儿不动。头杠这边挺不住了,他是用足了劲拥的,没拥动,他可就冒了汗了。可他也不敢下肩,这会儿下肩老黑头儿那边高7那原木非滚过来不可,当时就得弄个腿断胳膊折.
那边老黑头儿说了: “我们初来乍到,不懂规矩,再说小黑子还是个孩子,兄弟你就这么治他,这也太叫人说不过去了。咱们都是来混饭吃的,何必动这么大肝火。我看呜们还是和气生财吧!“后头那四个人也抗不住这阵折腾,头杠只好告饶了.老黑头儿说了一声:“你挺住,别动I »他这里把身形往下缩一缩,认着自己抬低杠,头杠这才觉着自己好受点儿,总算把这根原木抬到了垛上。
从这以后,船厂抬小杠的人里,河北人才多了起来,山东人也不欺生了。
讲述者,高正业界79岁汉族吉林市
龙潭区泡子沿街一委工人不识字
采录者$正洪烈男43岁汉族干部
大专毕业
采录时间* 1986年7月2日
采录地点,吉林市龙潭区土城子街吉化三招待所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