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南门外的安顺桥,是清朝咸丰手头修的。 那个时候,成都有四大寺:东门静居寺,南门南太寺,西门草堂寺,北门昭觉寺。这四个寺庙香火者6很旺,每年八月八佛主得道,四月八佛主降生,都要大办佛事,外州府县的和尚 还要来皈依受戒。出家人嘛,三规五戒,皈佛、皈法、皈身,脑壳上还要用艾火烧九个戒疤。 所以庙子头的当家人方丈权力是很大的。他出来讲经说法的时候,前面有四个小沙弥打起 黄纱灯笼引路,比当官的还威风。 静居寺小方丈是北方人,年轻时候学问很好,就是考不起官。他灰了心,赌气,半路 出家当了和尚。他早年子读书的时候有个同窗好朋友。这个人祖坟山上像长了弯弯树,硬 是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他不只当了官,还越当越大,后来当了王爷。到晚年,王爷想念 老朋友,打听到他在成都静居寺当和尚,就来看他。 当时成都的县令姓安。这个安大人见是王爷来看望老朋友,不敢怠慢,就陪起他到静 居寺去。 安县令虽说是一县的父母官,但在王爷面前点头啄脑,躬腰屈背,连大气都不敢出。这 个静居寺的方丈自然也就没有把他放在眼睛角角头,只顾同王爷摆龙门阵,理都没有理 他。安县令心头很不安逸,就这样揣起根红苕①,又不好发作得,只有把一肚皮气闷在心 头a 这件事拿给他衙门头的红鼻子师爷晓得了,等王爷回京后,就给他打烂条,挽起圈圈 来收拾静居寺的和尚。红鼻子师爷在监牢头找了个死犯,喊他装起大官的样子到静居寺去 进香,觑空子把一双女人的绣花鞋藏到方丈的禅房头。事情要是办好了,就免他死罪。 死犯巴不得活命,还有不答应的?硬是就装成大官的样子到静居寺去了。执事和尚赶 紧接待,进了庙,方丈又亲自陪着在庙子头各处转耍。走到庙子后头,看到一段墙倒了,死 犯问:“咋个不修起呢? ”方丈说:“没得钱。”死犯做模做样地叹息了一阵,说:“我捐…一千两 银子」嘿!今天早晨喜鹊儿叫,硬是来了大施主!把个方丈喜欢得眼睛笑成了豌豆角儿, 转完庙子,他们又在一起吃茶。死犯做出一副眉闭眼含打不起精神的样子。方丈问:“大人. 你身体不舒服哇?”死犯说:“我有些累了,想睡一会儿。”方丈对他很恭敬,就把他让到自己 的禅房头,经佑上了床,轻轻带上门出来。等方丈一走,死犯马上把藏在身上的女人绣花鞋 拿出来,塞在床底下。事情办完不久,好像觉也睡够了,就告辞方丈离开了庙子。 安大人见圈圈挽好了,就叫人通知静居寺,说明天要去降香,给夫人还愿。和尚些听倒 说父母官大老爷要来,忙得团团转,把庙子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第二天,安大人当 真到了静居寺,还了愿,方丈也是陪他到庙子头转耍。耍了一阵,他也装起很疲累的样子. 说想睡一会儿。方丈想到他是父母青天,又把他让到自己的禅房头◎安大人心头是有数的. 装起躬腰杆脱鞋子,顺手就从床底下把那双绣花鞋拿出来。马上就变脸变色的,垮起一张 ① 揣起根红苕:心里揣了疙瘩。 292 脸都揪得出水来!大声武气地吼道:“好哇!你身为出家人,竟不守清规。来呀,把他给我 锁了! ”可怜方丈还没有回倒神,就已经是脚镣手铐叮当响了!其他大大小小的和尚见师父 出了这种事,都是大眼睛鼓小眼睛,就跟殿上塑的菩萨差不多。 接着,安大人又借这个由头,把静居寺封了,和尚些全部撵走。庙子封了以后,就把大 殿啊、禅房啊、经堂啊统统拆了。不消说安大人在这中间是吃肥了的,他害怕弄得太显眼拿 给人家戳背脊骨,就把拆庙子剩下的材料在九眼桥上头修了一座桥。因为是安大人修的, 就取名为安顺桥。他做的这个表面活路一下就出了名。成都的老百姓都晓得是拆静居寺 修安顺桥,哪个又晓得安大人的裹肚儿都胀破了呢。
讲述 者:康兆奎 另80岁 成都市东城区政协委员
采录者:沈兰顾强文化专干
采录时间、地点J987年12月于成都市东城区
附记: 静居寺,成都著名佛教禅院。原位于成都东门府河附近,占地约二百余亩工现寺已毁,仅余静居寺、铁 门槛等地名。 安顺桥,位于成都市区东南部。横跨府河,原为木质结构。一九八一年夏被洪水冲毁,重修桥为钢筋水泥建筑。 关于安大人拆静居寺修安顺桥的故事,在成都民间流传较广。在普查中就搜集了好几个,其情节大 同小异。成都东城区张素琴讲述的主要区别在于:方丈同府官下棋,县令方丈向府官跪送茶水。方丈因全 神贯注思考棋局,没有注意而未加避让,安县令认为方丈托大而耿耿于怀,遂设了绣花鞋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