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班口山①脚有一家姓张的人,家中只有两娘母,儿子对母亲很孝顺,大家都喊 他张孝子。他们家里头很穷,全靠儿子上山打柴为生。 有一年,张孝子的妈得了急病,睡在床上架火发烧地打胡乱说。张孝子心头好着急,可 是,家里穷得连下锅的米都没得,哪里有钱去请先生看病抓药呢?张孝子正当急得团团转 的时候,一眼看到衣竿上晾晒着他的两件衣裳,他心头有主意了,抓起衣裳就朝安富镇② 跑去。 张孝子用当衣服的钱给他妈捡了一大包药回到家里,眼看身上一个钱都没剩,又拿啥 子钱去买药罐来熬药呢?张孝子左思右想都想不出办法,又听到妈在床上呻唤,他急得跑 出门就要去找人借钱。刚刚走出门,就一眼看到屋门前田头的泥巴黄得金晃晃的。张孝子 心想:我干脆就用这泥巴来做一个药罐。 张孝子到田头挖了一大坨三搓搓两揉揉,捏成了一个药罐坯子,他把药罐坯子放到柴 火里去烧,没隔多久,一个像模像样的药罐就做好了。 张孝子忙把药熬好,端给妈喝。没得几天,他妈的病就好了一半。张孝子看他妈的病 还没好完,心头又着了急,这下子又拿啥子钱去捡药呢?想拿原来的药渣又熬,可是,这六 月大热天,药渣怕早就生霉变馈臭了。张孝子端起药罐准备去把渣倒了后再去想办法。就 在他刚一端起药罐时,人就像呆了一样,只看到药罐里头的药渣不仅一点没生霉,还冒出 一股清幽幽的药香味。张孝子好高兴,忙朝药罐里头加了些水,又熬起来了。说来也怪,这 次熬出来的药水,他妈只喝了一碗,病就全好了。 从那个时候起,张孝子家不管啥子吃剩的饭菜,只要放到这个药罐里,放上几天都不 得变馍变味。张孝子心想:这个瓦罐罐可能是个宝物,我不如用屋当门的黄泥巴多烧些罐 罐去卖呢?于是,张孝子烧了很多茶盅、泡菜坛拿到市场上去卖。硬是怪得很,凡是用张孝 子烧的茶盅泡茶,越喝越香,隔夜不变味;菜坛泡菜不生花③。 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了,很多人都涌到城口山下开起了窑罐厂,规模越办越大,这就是 ①瑾口山:荣昌县安富镇外二公里处。 ②安富镇:荣昌县属镇,距县城十三公里。 ③不生花:泡菜水面不起白沫,即不变质. 415 “安富陶器厂工”的来历。
讲 述 者:周俊国 男37岁 荣昌县安富陶器厂退休工人 小学
采 录者:廖正礼 男36岁 荣昌县文化馆干部 初中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2月7日于荣昌县安富陶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