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成都,走南门,十多里路有个文家场。场上有个剃头的,那阵乡头兴喊“待诏”①。这 个待诏很聪明,有问必答,远近闻名。肚子头有点文墨的人来剃头,总爱跟他说个三言两 注 上口 O 这天,有个顾主问他:“何事须牢记?何事须忘记?”待诏想了想说:“得人好处须牢记, 给人做了好事应忘记。”顾主听了连连点头,除了剃买钱之外,还多给了他两串钱0 第二天,又有个在衙门头当差e零找他,给他出了道难题:“什么像梳?什么像篦?什 么来「过剃?”待诏心想「也,这个工官的狗腿子还会考人呢,硬是考到我的本行上来了! 好嘛。”他不慌不忙地答道:“贼来像梳,兵来像篦,官来了就过剃! ”当差的一听,韵了一下 味②心头明白,这个待诏是在骂者府对老百姓的压榨像剃光头!本想跟他打燃火③,一看 哪,周围团转那么多赶场的把他盯倒,只好干笑几声:“嘿嘿,嘿嘿,答得好,答得好! ”说完 阴悄悄地溜走了。 当地有个土老财,对长年凶狠刻薄,又歪又恶。他左眼有毛病,眼角上的皮扯起扯起 的,长年背地里喊他是“吊眼狼”。他为了遮丑,托人在成都府买了副墨丝眼镜,戴起很得 意。他把大老婆、小老婆都喊来看,都说是看不出眼睛有毛病了。再喊长年佣人来看,也都 奉承他说:“简直看不出哪只是病眼「土老财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想呀想的总觉得不对头。 老婆处自己人,不愿说真话,哄我口长年佣人不敢说真话,怕我0只有找那些认不得我的人. ^清朝在北京建都后,下诏书剃头0声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九剃头匠待命执行,故名“待诏/现今 机有人习惯称理发师傅为待诏口 , :品味白 火:发脾气。 才会说真话。好,第二天早晨,他换了衣服,揣了些散碎银子,就去赶场,找到了那个待诏。 他-坐下来,就对待诏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不许动他的墨丝眼镜;第二,他不剃头,光理一 F辫子;第三,要待诏认出他哪只是病眼。这三条都做到了才给钱。待诏一听,说条条照办, 不过钱要加倍。土老财也满口答应了。 前面两条很便当,剩下来的就是认病眼了。待诏这时抬起手来,指了指土老财的左眼 说「这只! ”土老财一惊,诧了!赶忙问:“何以见得?”待诏镇静地说:“从你这只左眼中•还 可以看得出一点慈悲来「土老财一听,哈哈大笑。他当着众人的面,夸奖这个待诏太聪明 了「不但看出了我的病眼.还恭维我很慈悲,”土老财心头一高兴,把带来的银子全都给「 这个待诏,满意地走 边上看热闹的人,一传十,十传百,笑的笑,夸的夸。都在笑这个土老财是瓜的,拿钱买 挖苦,都夸这个待诏硬是聪明!
讲述者:王代林男54岁工人
采录者:郭大军男57岁干部初中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2月于成都市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