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经常自勉,居官要效仿圣贤,“除强扶弱,正君施 民”。他到漳州府上任时,就在府堤两侧设立“宣德意榜” 公布自己的主张。 一年后的一天清晨,有人在衙门前击鼓,衙役立即传 报,朱霖马上开堂。只见一个身材瘦小,衣裳搂褛的汉子扑 跪在地上,连声呼叫:“老爷,替小民伸冤啊i * 朱熹问道,“有何冤情,细细从实诉来。” “小民辽宁,崇安人氏.早年祖上留有一块风清水明的 坟地,无奈家贫势弱,宝地被乡里一个大姓强占了,他倚仗豪 强,硬是把他那死去的老子葬在我家祖上坟顶。大人为官廉 正,除强扶弱,小民特来求老爷公断1 ” 朱熹打量了 一下告状人,见他布衣破烂,满脸愁容,便 有几分同情。他想,这闽南自古称为佛国,本地人最注重风 水地穴,他也常常收到关于这方面的诉状。这一桩案子,看 来又是大户为非作歹无疑。于是,他发下火签,命速速将被 告人传至府衙听审。 那个被告的大户姓胡,名实,已是两鬟花百的人。他到 了府衙大堂,也不知出了什么事,站着作揖道,“老爷,不 知吩咐胡某前来,有何事教谕? ” , 朱慧见他亳无惧色,心豪此人平日一定豪道惯了,今日就 成被告,竟还不下臆认罪。于是他把惊堂木一拍说* “有人 告你强占贫民祖传坟地,你为何不从实招来? ” 胡实一听愣了,争辩道:《老爷,那坟地分明是我家祖 传产业,先父埋葬时,从未听到外人有异议,怎么说是侵占 人家的坟地? ” 原告见老爷正在斥责大户,立即开口作证,商人在公堂 上,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使得朱熹一时分不清哪个是 真,哪个是假,就说:“常言道,'口说无凭',必取实 据,你等敢随本府到实地查明情形么? ” «敢| “辽宁与胡实都大声答应。 “具下手结,言不实有,加倍处罚。” «好1 ”两人立即画了手结。 朱熹带了府吏,衙役,连同诉讼双方一干等人,来到墓 地察看。他是很懂地理风水的人,第一眼就觉得这是一块宝 地,山清水秀,龙飞凤舞,难怪有人争夺。 “老爷”,辽宁一到坟地便嚎阖恸哭起来,额头磕在石 阶上“我愧对祖宗啊I ” “老爷”,胡实指着一座新坟说,“这是先父在世时亲 自筹划筑造的寿域,还请泥水工匠数人,而今尚有几个留在 本地,可以作证。” “老爷1 ”辽宁说:“他所说的全是一派胡言,当年他 家找地筑坟时,硬是把小民的祖坟掘起才安上新坟。” “老爷,他才是一派胡言,当年筑坟时,这里原是一片 荒野,本人亲眼所见。” 朱熹心想r “一个说是新坟,一个说是祖坟,是生地熟 地,一掘便知。他令人取来锄头,在墓园四周挖掘三尺,看 个究凭。 有个衙役挖着挖着,锄头叮哨一声,咂到一块青石上。他 把那块石头挖出,发现是一块青石墓碑。朱熹令人取来清 水,把青石上的泥污洗净。他走近石碑,看到一行行刻字显 示出丧葬人的姓氏名字,还有几行小字,是丧家立孝子孙的 名字,其中刻着“曾孙辽宁”几字,朱熹看罢满脸怒气,盯 着胡实I “你自己去看【”胡实一看大惊失色,嚅喃念叨: "这,这墓碑怎么当时清地时没有挖到? ” “大胆",朱熹大喝一声:“证人俱在,还佯装不知, 分明是你依仗财势,鱼肉贫弱,还敢强辩I ” “大人……”胡实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青天在上,替小民作主啊!“辽宁匐匍在地:不:断磕 头。 “把本案双方人等带上,回府【”朱熹打轿回府,立即 拟了文书,把坟地判还原告辽宁,并令被告胡实立下契约, 赔偿原告,按本土乡借等待下葬七年后,把新坟的尸骨收拾 迁葬,交还坟地。 胡实愤愤回到家里,一文钱也不交,请人写了一张一状 词,上诉到监司衙门,还把朱塞也告发在案。过三月余,监 司把状词批转下来,责令朱熹重新审理。朱熹看了批文,十分 恼火,心想:从来只有以强欺弱,哪有贫民敢欺豪强之理【可 见胡大户一贯横行霸道,目无乡里,买通上司,把咱这知府 不看在眼里!人证物证清清楚楚,他敢不服判决,那还了 得“盛怒之下,大喊一声। “来人!” 他下令把胡实拘捕在案,写了通谍:“本来谅你父尸未 腐,暂不迁移,只交租钱七年再说。然你不服判决,无理取 闹,本府判定,限你三天之内将棺本迁出,地归原主,若敢 违抗,本府派人代为迁葬,课你以徒刑1 ” 胡实这下惊呆了,只好遵命。迁坟那天,乡里围观的人 很多。朱熹觉得做了一件大好事,也想去看看那胡某人低头 认罪的情景,再听听百姓们对本案的赞颂。他穿了便服,化 装成着迈龙钟的人,混在围观的人当中。谁知有人在窃窃私 议:“什么圣贤,连小人奸诈的事也不能洞察I ” “哎,莫说 为妙,免得惹祸”。 朱熹的耳根都麻了,怎么百姓中有人还护着胡大户?他 看到路旁有个卖茶水的老翁,便走过去买了一碗茶,搭讪着 说,“嘀,这是何等人家,有此福份得到:这二样的:风水宝 地!” 老翁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坟地虽好,却福荫不了这家 人。” “这是怎么讲的f ” “反正我们都是早晚的人了.说了,你可不要传扬出去 啊1 "若翁说:“这块地,从若朽懂事起,就是胡家的一片 荒野。最近听说有个无赖要了骗术,竟骗过府老爷,说是他 的祖地!你说怪不怪I ” “怎么能骗得了府老爷f ” “这得从头说起。上月我的老伴死了*请一位打石工^ 打个墓碑,谈工钱的时候,我嫌太贵了,他说,'哼,这算什 么价钱?年头我打过一方墓碑,十倍价钱哩'。我问他什么大 墓,他说,比你这还小,是补打的,就是补打一个死了几十 年的的人的青石墓碑。墓碑打好以后,不竖不立,只要帮他 埋在一块荒地上,就能拿十倍工钱。后来才知道,这青石碑 是打官司用的。一块青石碑连来一块宝地I我听打有工这么 一说,才知圣贤也有做错的时日啊1 ” 朱熹听了头脑嗡嗡作响,一不留神手头松了,茶碗摔了 个粉碎。他惊觉过来,拉住老翁问:“那个打石工住在哪 儿? ” “这,这,我不好告诉你……” “你不说】“朱熹亮出印符,说:“我要处你个知情不 报I ” “哎哟老爷阴,我说:我说,他住在大石山山下的路 口,有座竹棚。” 朱熹听罢,令迁坟的人停工待命,三步并作两步回到简 门,差人速往大石山,把那个打石匠传来。 打石匠上了堂听到两班衙役一片“嘀——”的宣威声, 吓得屁滚尿流,问什么答什么,把某人要打墓碑,半稼三更 埋在野外的事一一说了,画了口供。朱熹又把原告辽宁传 来,将打石工的口供展示在他眼前,怒目瞪视,大喝一声a “大胆刁民,竟胆敢戏弄本官,还不从实招来【” 辽宁吓得脸无血色,那削尖的脑袋往地上磕了九个嘀 头,抖抖索索地把前因后果全部招认了。他画了 口供说, ‘我是看到老爷办案常有锄强扶弱的事,便钻了这个空子 黄 a 朱熹一听悔疚难言,深感天下之大,各有深浅,办一件 事不能先带框框,以致坠入套套。他把奸徒辽宁判了诬告之 罪,把地判还给胡大户。 朱熹办完此案,深深自责,发誓不再为官。果兼不久, 他辞去官职,回到建阳府,著作授业,以至终年。
讲述人t佚名 采录人:郑惠聪,男,4 7岁,芳城区干部 采录时■间卒1982年10月5日 流传地区:闽南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