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和阿兄省吃俭用,让联芳继续读书,使联芳十分 感动,决心要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他想出了 一个办 法:每天到学堂里去读书,他都要挑一大担的土砖,放学回 家才再挑回来J过些日子,两头又各再添上一块碍,增加重 量。这样不断锻炼,后来杨联芳果然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能挑一百多斤的重担。 杨联芳还很节俭,去读书时,老母亲做双新鞋给他穿, 他总是不甘穿.上学时,他赤着脚,提着鞋,从顶半林一亶 走到马岭社口,在池塘边洗好脚,才穿上鞋子去学堂读书。放 学时,他走到社口,又将鞋子脱下来,赤着脚走回家去。 据说,有一天,隔壁村主演戏,杨联芳和许多小伙伴一 齐去看戏,途中经过一个“冢仔山”(乱坟堆),他又把鞋 子脱下来,藏在路边的荆棘丛中,赤着脚到社里去看戏。他 的阿舅庄公随后赶来,听见坟堆里两个小鬼在低声讲话。一 个问,“今晚社里在演戏,要不要去看?“ 一个应说I “今 晚杨老爹有一双靴寄在我这里,我要替他看管好,去不成 了。”他阿舅听见了,知道杨联芳将来会有出息,就把女儿 许配给他,帮助他读书上进。 杨联芳在明朝万历廿九年,果然中了二甲进士,后来升 到翰林,做了杭州知府,贵州按察副使。他肯济困扶危,替 人打抱不平,受到人们的尊敬。告老还乡后,他替乡里做了 许多好事,而且由于自幼养成劳动习惯,年虽老而心不老, 天天亲自耕种田园,和农民同甘共苦,乡里人感激他,称他 为“杨老爹”,将他在漳州住的所在地,尊称为“杨老巷”, 还在巷子口立了个祠,叫“杨副使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