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末年,家住招安县宝桥上营村的拔贡生叶观 海,被广东饶平县鸟仔寮村聘请去当村塾的教书先生。 鸟仔寮村坐落在哥闽交界的山沟里,离饶平县城有百多 里路。这里,山峦起伏,地方偏僻,村民的生活很艰苦.这 年秋天,遇到了大灾害,多数农户晚冬水稻失收,大家都交 不起田粮赋税,县衙门曾派人多次去催讨,但全村还是没有 人去交粮。县太爷火冒三丈,认为是“刁民”抗交“皇耦 为了 “杀鸡儆猴”,便派了一班如狼似虎的差役到鸟仔寮村 去,挨家挨户翻缸倒聋,翻箱倒柜,搜走村民家中的细软物 件。村民稍有怨言,使拳脚交加,捆缚吊打。弄得全村鸡不 啼,狗不吠。村里的后生仔看到这情景,个个非常气愤,便 起来反抗,把那班狐假虎威的差役仔打得抱头鼠窜,狼狈而 逃. 鸟仔寮村民抗粮造反的事,虐动了府城和省城.官府诬 说鸟仔寮村《出土匪”,是“贼乡",要派官兵来剿乡。这 时已靠近年关。消息传来,全衬男女老幼都惊恐不安,村里 的族长们更是终日惶惶0他们听说叶观海足智多谋,便到村 塾请教他,要他设法想出解危救难的好办法。 叶观海得知这一惊心动魄的情况,心中也很焦急。他 想:宫军一来,玉石俱焚,鸟仔寮恐怕从此要散乡了.他沉 吟了一番之后,对族长们说t "请诸位父老不必惊慌,晚生 巳想出一个办法,既可保全乡里,又能够应付官军.但是 要付出一些代价。大家实行这个办法时,全村要严守初哆 切切不可传扬出去,否则就要大大遭殃。”他附在族隹岛拜 朵边讲了一番细声话后,大家顿时烟消愁散,纷纷拍手叫 好. 当时的鸟仔寮村,几十户农家都聚居在一个土寨内,只 有零星几户散居在离寨后二百多步的山脚下。叶观海要族长 们在寨内腾出一部分房子,动员住到寨后山脚的几户衬民, 连夜把家产杂物全部搬迁到寨内去居住。他又叫学生用力磨 墨,自己卷起衣袖,铺下白纸,提笔饱蘸墨汁,认真写下 “凤山楼”三个刚劲雄浑的斗大楷字,把它交给族长们,要 他们赶快请泥水匠,连夜把“凤山楼”三字制成土察大门的 楼匾,这两件事办好后,叶观海对村民们说:“不论官军何 时到来,诸位都要象平时过日子那样,安闱自在,不要惊 慌。” 快到年关时,官兵气势汹汹地开到鸟仔寮村来了。他们 扬言要把鸟仔寮村踏成平地。叶观海在官军到来之前,吩咐 男人照常下地耕作,学生照常到村塾读书,妇女们照常在家 理家煮饭。他却同族长们抬着猪羊、米酒、饭菜,出村迎接 官兵。叶观海指着寨后山脚的几户农家,向带兵的头人说, “鸟仔寮村的刁民风闻官军要来到,都已在数天前溃逃外 乡。晚生在凤山楼教书,特恬凤山楼父老拜见官长,为远道 而来的诸位接风,望诸位多多包涵,对凤山楼百姓开恩产带 兵的头人看到土寨门楼匾上赫舞镌刻着“凤山楼”三个斗大 楷字,认为凤山楼与鸟仔寮是两个乡里,便同兵士们在村外 饱餐了一顿,然后指挥士兵们冲向寨后山脚几户人家,放火 把那几家空房子烧掉,在发泄吆喝了一番之后,以“匪民潜 逃,^乡已毁“,回去向上司交了差。 鸟仔寮村因此避免了一场浩劫。从此把村名改为凤山 fei'y 9.被官军烧掉的房子,现在还富存着残墉断壁,叶规海手 书的蜃匾,至今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
讲 述人:叶随珅,深桥乡上营村人,3 0 $岁 来录入:傅崇毅,男,5 5岁,南中,干部 采菜时同, 1 9 8 5年2月 流传地区,铭安县城及上善村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