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间,南靖梅林蕉坑的芋寮搂里出个才子魏谦 亨。 谦亨自小聪慧,博学强记,尤以目视十行闻名遐迩。当 年他还是近生时,曾在漳州参加考试。一日偶尔到书店闲 逛,他一忽儿这里翻翻,一忽儿那里瞧瞧,一忽儿要伙计拿 这本书,一忽儿又对店主说:“还有什么藏书,快搬出 来1 ”店主见他翻遍所有的书而不见买,十分恼火,说, “你买不买?”谦亨笑着说:“全看过啦,不合我的意。” 店主不信,说:“我店少说也有上千本书,你全看过?”谦 亨说:“若不信你可选几本疆验吧1 ”店主随手拿下一本 《易》,谦亨竟倒背如流,店主再抽一本《唐诗别裁》亦如 此。连试多本,皆一字无差。店主叹服。 某村一秀才,自恃才高,听说梅林人杰地灵,忽发奇想, 给谦亨父送去一幅全是‘金部”的柬帖,弄得他父亲望帖来 叹*不回帖么,有失礼节!回么,周围难寻这高手。当时, 谦亨尚弱冠,对父亲说‘“十步之内,难道没有芳草? ”他 笔走龙蛇,瞬息而就,竟写出全是“王部”的回帖.多里人 都呼谦亨为“神童”。某村的秀才亦服其才。 某日,山洪暴发,迅猛无比。谦亨恰好与教友流连岸 上.溪边一块碑记,刻有数十字,眼看就要被淹没。其中一 人说,“看谁能记住碑文I ”随着雷鸣般的浪涛声,一阵紧 似一阵,碑记转眼之际便没入水中。而数人之中,有一字未 记的,有只记下数句的,最多的才记住一半,唯谦亨能背出 碑记全文。众人向他请教记法。他笑答,"你们全是自上而 下地读吧1因洪水自下而上涨,所以不能全记,我吗,可是 自下而上记的。”众人叹服。 有个叫阿三的穷人,平时常得到谦亨的周济。这天,他 又哽哽咽咽地来找谦亨了。原来,阿三的娘死了,夫妻俩用 草席裹着,扛扛抬抬地去埋。不想埋葬那日,天昏地暗,又 是打雷,又是下雨,夫妻俩在滑溜溜的泥道上,磕磕碰碰 地,因此只得草草埋葬了事。 哪知忙里出差错,这坟葬的不是地方——它与财主的房 子挨得太近了,只隔了一条小水沟和小路。财主一向看重风 水,这斜刺里杀出程咬金,不是明明冲着他的祖龙吗f他气 得暴跳如雷,所以阿三的泪痕未干,财主便带人气势汹汹地 找上门来。阿三再三道歉,说明原因,并表示愿意迁坟。可 那财主仗他财大气粗,非打富司不可! 阿三说罢,泪涟涟地,谦亨听了,激起一腔侠义。他出 于对弱者的同情,对为官不仁者的痛恨,慨然替阿三号状。 在写状时,妙笔生花,改“小"为"大”,所以知县一看讼 词t "坟与房相跖一大沟、一大道、一大坪”时,便以为坟 和房相距乃天涯地远,财主纯属无理欺人了。 谦亨后来考中举人.
讲述人;魏仲山、瓢习浩。 采录人:魏鸿志,男,3 0岁,大专程度,教理采录时间:1 9 9。年4月 流传地区t南靖梅林乡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