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龙溪县通往长泰县的官道上,出了一件劫库 银的大案,漳州府台闻讯大为震怒,严笞龙溪知县三日内拘 捕要犯归案,龙溪知县当下立派县衙门的皂、快,马三班差 役以营汛兵勇数百名,到出事地点国卿乡进行清剿,原来这 库银正是被国卿大社某姓群雄所劫,而府衙内某师爷跟某姓 家长却有姻亲关系,私下跟他通风报讯了.某姓家长得知官 兵第二天要来清剿,连夜在宗祠内,聚集全族丁壮密谋.老 家长胸有成竹地说道:“大家不要惊慌,好汉做事好汉当.明 天全社做‘闹热"家家做糕粽一煮卤面,敬神、演戏,做 得热热闹闹地.官兵来了别理他,各人做各人的正事去,这 就行了,免担心 第二天,几百名捕快;、兵勇如狼似虎地闯进大社来V只 见市井安然,男人在田里忙活计,女人在家里纺眇织布,小 获于在街头想笑打闹放炮杖,没有人是惊慌失措的样子.大 庙里老人在烧香摆供敬神,庙门口有人在忙着搭台演戏,也 有的在奔狮、打拳,看着每个人的神情,好象没有发生过什 么大事一样.皂、快、马三班头目合计一番,斯定不是大社 人劫库银,就出了社,到洪盘顶村去了. 洪盘顶村人都姓洪,以烧聋当窑工为生,多住在窑洞 里,他们人丁少,势单力薄.都胆小怕事.听说前天晚上, 有伙强人在山后官道上抢劫了官家库银,今天官兵衙役来清 蛔了,唯恐惹事生非,天还没黑,就家家户户关门闭户,躲 在窑洞里不敢出声了.当衙役兵国冲进这荒村穷壤时,都感 觉这里的气氛不正常.刚好村口一处密调的窗户推开半片. 一个小孩朝外撒尿,看见有人来了,尿才撒了~半就缩回去 了.过一回又露了半张脸来,偷看了半眼就惊慌失措地结结 巴巴地喊叫起来: “抓,……库里的……来、来了!快逃跑啊!” 衙役的班头们听错了,说是“劫库银的快逃跑啊I就冲 进这家破窑洞,一刀一个,把这一家三口人全结果了.其他 住户听见棒叫声,都吓得夺门要逃命,被这伙街役兵勇堵在 门里,乱刀切西瓜般,不用片刻功夫,全村百十来口人,全 被砍头分尸了,街役兵勇们把洪盘顶各个窑洞全掘翻个底, 也找不到一锭库银来.知道杀错了,就悻悻地把人头全扔进 附近的一口池塘里,便一窠烽地溜定. 胆小怕事的洪盘顶人被杀绝了,而敢作敢为的大社某姓 子孙不但安然无恙,而且更兴旺发达了.后世的人从这血的 教训中,悟出一个斗争道理来:"敢死的拿去吃,惊死的抓去 杀」 '1 惨案发生后的隔年,黄庄的野孩子到浜盘顶的池塘里捞 鱼,抓到许多又红又肥的"上稣(虱(螯鱼),后来,竟发 现,从池泥中捞起的人脑壳中,留出几只最红最肥的上鳏 (虱)来.拿到漳州市埸上卖,人人抢购,卖得好价钱.过 两年,洪盘顶池塘里捞的土爵(灵)不再那么红、那么肥, 那么好吃了,人们挑三拣四地嫌弃起来.黄庄的野孩子也不 高兴地嘟嚷道:“土稣«)好吃,人头哪来那么多?"漳州 客这才知道,原来这种又红又肥的土鳏«),竟是人脑壳 饲养的,以后再见到红土鳏(或),不禁毛骨悚然,胆蠹心 惊,一点口味也没有了。 “土鳏(虱)好吃r人头哪来那么多?"这也变成一句流 行的谚语了.
讲述人:郭呜钟,六十五岁,农民 记录入:王堆管 采录时间: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二日郭坑镇 民间故事讲演会上. 流传地点:龙海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