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村村社社有狮馆,请武林名师教习枪棒,逢年过节 舞龙,弄狮热闹非凡.月港四城门外就有六家狮馆,狮馆夜 夜开馆,教少年家打拳、使枪、弄棒,江九娘天天晚上,挤 在小孩群中看打拳,她聪明传俐,过目不忘,看完后,回到 家里自己关着门练.几年时间,她已把四城外六家狮馆的功 夫都学到手了. 那年元宵.按例各家狮馆都得出来表演一番.到了上灯 时分,其余五家武饿的脚阵早已一切就绪,敲着锣曲 提着 -144- 松明灯盏,举着火把上街了,唯独港口桥头“扬威武馆"的麻 阵还拉不出来.为什么呢?原来狮阵前头戴着安头,挥着蒲 扇逗引狮子的“虎鬼娘”还没来I这角色本来由狮馆的武师担 当.扬威馆的黄武师年底请假回臬州老家过年!原约好元宵 日上午赶回武馆来.大家眼巴巴从日出辰等到日落申,左等 右等,已是掌灯酉时刻,还没见到黄武师的踪影,这下武馆 的师兄弟们都着急了.有的象热锅上的蚂蚊,跑来询去,团 团转. 正当大家急得没法子,灯影里突朋跳出个头戴大安 头、身穿小红袄、手挥大蒲扇的“虎鬼娘”来.许多师兄弟不 禁喜出望外地喊道:“师傅来了,师傅来了「有几个精细的师 兄弟早已发现,这哪是师傅?论个头,这“虎鬼娘"比师傅 矮,就是腿脚、胳膊也比师傅小!可是眼下是“饥不择食”, 管他呢!既像有了“虎鬼娘”麻阵就可拉开埸!敲锣鼓的师兄 弟也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冬冬锵、冬冬锵”,“冬冬锵、冬冬锚” 地敲开了."虎鬼娘”舞着蒲扇,应和着节拍,扇.点、跳、 舞,十分娴熟.提狮头的大师兄,舞狮尾的二师弟,随着左 摇、右摆,腾、跃、扑,滚,趴地舞了起来. 这一夜,“扬威馆”的狮阵拉上月港四城门.六街三市各 处一表演,居相赢得阵阵掌声,朝狮头扔鞭炮的也多.远远 压过了其他五个武馆的麻阵,游客、路人莫不翘起大拇指称 赞今晚扬威狮阵舞得最好,配合得最默契.特别是扮“虎鬼 娘”的老师傅,动作灵巧、轻快I 三更过后,各脚阵俱已精疲力蝎, 陆陆续续回馆歇息. 扬威馆狮阵回到武馆,“虎鬼娘”掀下大安头,大家这才大吃 一惊,原来扮演“虎鬼娘”的竞是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江 事后,武馆老师傅回来,知道这件事,也十分感动.黄 司,这个五十来岁的武师,在江湖闯荡了三十多年,可称得 上武林高手.他一向重男轻女,从不教习女徒弟.这次回来 后,特意破例收了江九娘等七个胆子比较大的小姑娘. 黄武师教她们剑术,教她们十八武艺,教她们各种拳 棒.这七个小姑娘穿着七色衣裙,红.黄、绿、蓝,青、 白. 紫,手舞着闪闪发光的利剑,犹如七朵解开的鲜花. 江九娘聪颖过人,七姊妹都肯吃苦,不一年,都已剑术 精湛,武功初臻了. 一日,江九娘拉着黄武师说:“师傅,徒儿想学万人敌的 武功”. 这话大大出乎黄武师的意料之外,他沉吟了半晌说:“女 孩儿家,学点本领,日后防身免受欺侮就够了.学什么万人 敌本领 这江九娘却跪在黄武师跟前说;“如我九娘,乃海隅小 民,轻如草芥,有何值得一提?如今海宇不宁,若无万人敌 功夫,一旦国家需要,则何以报效!望师父建察 黄武师见九娘情词恳切,对这样一个小姑娘却有四方之 志,能不深受感动么?于是把自己浑身武技及摆兵布阵种种 功夫,尽皆传授给这七姊妹.尤其令人敬佩的是黄武师竟把 自己师门绝招……“没羽神箭”传授给七姊妹.“没羽神箭”原 来是竹筷子.那时闽南家家户户用竹筷子吃饭,所以这暗器 到处都有. 这暗器虽甚倚陋,练起来却不容易.没想那么轻的一枝 竹筷子,不仅要射出一百步外,还要能命中目标扎入其中, 这就十分难学的了.好在七姊妹苦学苦练,只一年功夫,七 姊妹练出了百步穿畅的“没羽神满只要在一百步左右放一 块木板,木板上放个生鸡蛋,黄武师一声令下,只听叟、 叟、叟、叟、叟、叟,叟,七根“没羽神箭"一根连一根透过 鸡蛋脱颖而出.乍一看鸡蛋上只有一个两头通彻的眼,实际 七根竹族子一根接一根从这洞眼飞穿而过!周围观看的人莫 不拍手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