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和去诏安的公路旁,有一座峻峭的高山,名叫狮铃 山,山巅有一只石圉展开双翅,低头凝视着对面五指山下镇 压着的一只蟒蛇,这只蛇只露出一个蛇头来,蛇头双目无 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间老人会告诉你一个神奇的故 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的以前,在狮铃山下住着几十户人家, 家家男耕女织,安安谧谧地过着小康生活,他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无忧无虑,简直象世外桃源i样。 不料这里出现祸事了,不知是哪路妖怪,盘踞在狮铃山 上,兴风作浪,为害人间。当时正是秋收季节,庄稼都等着 收刈,庄户人家打稻、挑谷,忙个不停,忽然一阵狂风夹骤 雨,扫过村舍,人家还以为天变了,刮台风了,谁知道回家 后,家家都牲畜丢掉.有人亲眼看见,牛呀猪呀都被台风刮 走了。打这以后,经常刮起怪风,吹来一股腥味,牛羊鸡鸭 经常被风刮走,连小孩一不小心,也被怪风吸走了。不知是 什么样的怪物作祟,弄得全衬人口惊恐不安,整天提心吊胆 地过日子。 后来大家出钱去请师公来作法捉妖,只见那道士站在法 坛上,头戴金冠,身穿法衣,披散长发,仗剑念咒,焚香请 神,敲响令牌,召神遣将去捉拿妖怪。也真灵,不一会儿, 狂风骤起,飞沙走石,黑雾滚滚,突然出现两盏天灯,明如 星月,中间垂下一条红绸带,只一卷便把那道士吊上天去. 第二天才发现道士的尸体摔在溪洞底,可怜脸皮头发都不见 T,只是血淋淋的一个头颅。 从此以后,那妖怪更凶了,光吃牲畜家禽还嫌不够味 道,它的胃口更大了,吃人吃上瘾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 人,一口吸进连骨头也不吐出。有一回,这村里迎亲,新娘 的花轿吹吹打打地从山下抬过山来,这妖精变做一个英俊的 书生,半路上拦花轿,硬要看新娘子,送嫁的人不答应,打 起来了。十几个庄稼汉打不过一个文弱书生。有个拿火铳 的,朝这书生放一只火铳,那知道这书生现出原形,原来是 一只有水桶那么粗的大蟒蛇,卷起薪娘子腾空飞走了,尾巴 一扫,十几个送亲的都被扫落山洞间,不跌死也摔成重伤。 这一来,村里人真怕极了,对付不了这只蛇精,眼看全 村人都得源破人亡。无可奈何,只有到灵通岩祈求观音佛祖 保庇,消灾灭妖,逢凶化吉,方能合社平安了。 灵通岩的佛祖早已在山上望见狮铃山头妖气遮天,但一 时尚未知此妖的来历,现在听了村民们的哭诉,她掐指一 算,心中已了然。原来这只蟒蛇精来自海外,已修炼千年, 会变幻人形的。观音善萨一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轻易不 肯大开杀戒,断送其千年苦炼的道行,于是佛祖就变成个年 轻美丽的村姑,长得眉清口秀,齿白唇红,说不尽的花容月 貌,左手提着一个竹饭筐,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走上岭 来,娇喘吁吁,香汗淋淋,正坐在榕树下青石上歇凉。蛇精 一见垂诞三尺,浑身骨头都麻了,立刻变做一个貌似潘安的 潇洒美男子,上前搭讪说,“小娘子,你到那里去呀?手里 提的是什么? ”那姑娘害羞地答道,“我去给阿爸送午饭, 竹箧里是饭菜,磁瓶里是净水。”那蛇精色迷心窍已经迫不 及待了,就嬉皮涎脸地挨上前说:“时光还早哩,先到小生 洞中坐叙片刻吧! ”还没说完就动手来拖,这姑娘灵巧地一 闪身,躲开了。这妖怪见i抓没抓到,就性急地张开两手来 抱。观音菩萨使出分身法,让蛇精抱住树椿子,她站在身后 扑哧一笑。妖怪回头一看又没抱着,心中恼火,捋下脸来, 显出原形,一只大蟒蛇,呼呼地忙着红芯,扑将过来,要把 这小姑娘缠住a菩萨急踏祥云,站在半空喝道I "孽障,休 得无理I ”手执杨柳枝在净瓶中一沾,酒几点法水在蟒蛇身 躯上,立刻结成坚冰,冻得妖精略咯发抖,这才苦苦哀求菩 萨饶命。佛祖说,“姑念你已苦炼千年,修成道行,放你一 条生路,从此仍港返漳沛海外,不准再在本地伤害百姓了。” 杨柳枝一扬,收回冰水,蟒蛇精叩课了佛祖、发誓说r “从 今改过自新,潜心修炼,以成正果。如敢更犯,愿受大山镇 压,永远不能翻身。”菩萨说;“去吧,你好自为之。”蟒 蛇精磕遢菩萨后,化一阵;遁归漳浦海上了,狮铃山下 的居民又恢复了平安宁静的生活,大家都感谢观音佛祖的大 恩。 那知这蛇精贼心不死,难耐斋戒的清苦,-•心响往人肉 的美味,乂悄悄地潜返狮铃山,重操吃人的勾当。观音佛祖 当下就察觉了,正当蟒蛇精行凶欲吃人时,佛祖从元通岩 上,捡起一粒石子,口念真言,抛掷出去,立刻变做一只勇 健的雄鹰,展翅飞向魏铃山,挖蟒蛇精未提防之际,立即啄 瞎了它的两个眼珠,蟒蛇精大叫一声,死不悔改,跳将起 来,还想跟苍鹰搏斗一番。耳朵乂听到,佛祖厉声喝道। “孽障,你已死到临头了,还不知悔改吆? ”蛇精知道自己 的末日已到,这才流下后悔的血泪,哀声告说:“慈悲的佛 祖,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死有余辜,这也是咎由白取,但 求佛祖为世人诫,将我的首级留在山外示众,劝世人别成蹈 我的覆辙如何? ”佛祖允诺了,翱堂化作五指山,将蟒蛇精 镇压在山下,只留下蛇头露在山外,又召回雄鹰,展翅立在 对面山顶,蛇精胆敢蠢蠢思动,立刻飞下,把它啄个稀烂。 这就是狮铃山上雄鹰与蛇首的故事,警诫世间人,不要 作恶不像,应该迷途知返。
讲述人t黄夫义,6 0岁,高小,农民 采录人,黄志耀,3 2岁,中专,干部 采录时间:199 1年12月2 9日于国强乡 流传地区1平和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