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诏安县的溪南乡有一座三层的方形土楼,传说是陈姓 的祖上,一个卖鱼贩子所建的。说起这事来,筒直诞也不相 信。这个姓陈的,穷得响叮口当,父亲过世了,也无银买地安 葬,自家四十老几了,还是打光棍,只好在路边架间草屋 住。平日里,挑起鱼担,走村串户地叫买,闲时,在门口卖 茶水贴点家用。 有一天傍晚,有一位老先生路过这里,口渴了,来他店 里喝碗茶,歇歇腿。眼看天黑了,姓陈的就殷勤地款待老先 生吃晚饭。当晚,又挽留客人在茅屋里过厘。长夜攀谈假此 身世,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位有名的地理师。这位地理师也 ■i分同情姓陈的穷困孤单,无以为家,就慨然答应给他在附 近找一门风水宝地,帮助他致富发家。 第二天起,这位地理仙师就早出晚归,踏遍左近青山, 替姓陈的勘察地理,寻找好风水。姓陈的知道地理师最爱吃 海鱼,就顿顿有鱼有酒款待他,连中午带一饭包中,也塞了 大块鱼肉,让地理仙师在山上饱餐一顿。 就这样地,地理仙师整整在山间找了半个月。有一天, 他兴冲冲地回来对姓陈的说* “好了,好了【我给你家找到 一块风水宝堆,不知道你是要快发,还是晚些发。”姓陈的 一听,喜笑颜开,连忙回答t "自然要早发,越早发家越 好。”地理仙师就说। “那好,就叫它’度葬卯发,吧。” 就是说,一门好风水,寅年埋葬下去,第二年卯年就会发家 致富了,.行那么快I地理仙师又郑聿其事地问;“财、丁、 贵三样事,你着重要什么?”姓陈的率直地说I ”那自然要 财啰I ”跑理仙师点头答应道:“好,一切都如你所愿的。 明天,一切听我安排,来安葬你先人的金斗。”地理仙师替 他办完这件大事,就不受报枷地扬长而去了。 姓陈的安葬了父亲遗骨后,依旧卖鱼为生,过着清寒的 生活,并无任何起色。直到第二年的年底,有一天晚上,外 边下着倾盆大雨,有人在屋外急叫“开门I ”他想:深更半 夜的,天这么黑,谁会冒雨来叫门呢?,好生奇怪,但是打门 很急,只得起来开门.只见一个浑身乌黑的大汉,夜深中看 不清面目。那人抱歉地说I “雨夜打扰清睡,有几篓鱼暂寄 放在你家里,行吗? ”姓陈的乐于与人方便,何况又是同 行,都是卖鱼的。只是茅屋狭小,恐怕放不下。那人说I “不要紧,只寄放几天罢了。”就对门外的人说:“赶紧将 鱼篓都挑进屋来,要堆好,不要乱放。”只听齐声呼应,十 几条壮汉,挑着沉重的鱼篓进来,一排排地整整齐齐地堆叠 起来,茅屋虽小,堆那么多鱼鎏却不显得拥挤。挑完了,那 人说声打扰了,也不留个姓名,就匆匆带领这伙人消失在雨 帝之间了 O 过了十几天,不见人来取鱼,鱼篓里的鱼都发臭了,茅 屋里臭气薰天,直薰得姓陈的头昏脑胀,吃不下饭,也睡不 着觉,直骂那乌衣大汉缺德,说好只寄一两天,也不来取。 也怪自己做好心,轻信生人,让他来寄存。有一天,他实在 忍受不了,打开一篓鱼篓,看看是什么鱼货,这等臭如大便, 腥鹿难闻。谁知道打开鱼篓一看,竟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了。原来这一篓只有面上铺一层三角小鱼,下面全是白花花 的银元宝。再拆开另一篓,也是银锭。真应了地理仙师所说 的“寅葬卯发”了,这是银鬼挑银子,送上门来的啊I ■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姓陈的就想,得盖一座大生土楼, 才能保住这些财宝。他就不动声色地谋划着,信中准备建楼 材料。 有i天,他去木材行问杉木价钱,问了一间又一间,讨 价还价,啜哩八嗦地争得脸红脖子粗。有几个大商家看这个 满身鱼腥味的赤脚老汉不起,就讥笑他说,“你要是真心买 杉材,我整间杉行的杉材,只要半价,全卖给你。”另外几 家也起哄说, «我们也用半价卖给你,只要能在半个月内, 钱货两讫,一次出清。”姓陈的一听,心中大喜,便认真地 说:“此话当真?请问头家有多少杉材,卖多少钱。”几个 东家有心拿穷人开心,便叫掌柜的拿出账簿,打着算盘,报 出价钱来。姓陈的一听,杉木够用了,价钱也不高,当下就 说* “你们等着,我去挑银子来. ”他急匆匆地回去,兴冲 冲地挑一担银子来,当面点清,弄得三个东家目瞪口呆,叫 苦连天。但是顾及信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好忍 痛半价贱卖了,但是,他们坚持要姓陈的半月内把木材出 清。姓陈的只好去下寮,请他娘舅帮忙。乡亲们一听,卖鱼 汉发财了,要建大土楼,全村人出动,帮忙挑木材,三间大 木材行就被穷鱼贩子挑倒闭了。姓陈的趁热打铁,请众乡亲 帮工建土楼,不稍三个月云楼就建成了。孙老汉后来娶亲生 子,还中了举人,这是后话,自不用瞎嗑了。至今陈姓子裔 繁衍,云楼依旧无恙,历经数百年风雨,只显得陈旧一点而 已。
讲述人,陈洪亮,男,6 0岁,退休教卿 采录入:啸华,界,6 6岁,离休干部 采录时间:1 9 9 1年1 0月于诏安溪南 流传地区;招安溪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