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高安文水洋出了一个神童,名叫邹山,年纪 才十三岁,绝顶聪明,一般人办不了的事他却能巧妙办成, 而且公正合理,因此被推为一社之长,社里人尊敬地称他为 “山长”。 话说福州有一客商,做生意路过哨这里,经过坪水时, 被坪水人抢去银元四百块,客商非常着急,就找当地地保。 地保听了客商介绍后对他说I “此事非找山长不可。”“哪 个人叫山丘? ”客商问。地保告诉客商在文水洋的社口,有 一座青砖厝,山长就住在那里。客商说他不认得山长,怎么 找?地保告诉他I “好找,山长留有一对‘阴阳须'。” ;口 客商按照地保的指点,找到这座大厝,看见门外有一留有阴 阳须的小孩在看牛,就上前问道:“请问少公子,山长可在 家。”小孩就答道:“你找山长行何贵于?“客商说:“有 急事相见。”小孩说山长就住在大厝里。客商到大厝里,井 未看见••个留阴阳须的老人,就耐心在大厝里等。傍晚,小 孩放牛回来,客商赶紧问道:“令尊大人还没有返来? ”「小 孩说:“你究竟找山长有何急事,何不对我说。”客商对小 孩说:“此事非找山长不可。”小孩就对客商说了几句话, 客商惊得目瞪口呆,马上耀身下拜,小孩赴紧扶他就座。各 位,你道客商为何翻身下拜,原来那小孩就是闻名四方的山 长9 话说那客商把经商路过坪水,银两被抢一事详告山长, 并恳求山长做主,讨回木钱。山长听后,安慰客商,此事不 用着急,你可在此暂住几天,待我为你讨回银两罢了。数日 后,山长为客商讨回原号银元360个,因40个已被花掉,目已 拿出40个银元,凑足400元银元妇还客商,客商感恩不尽: “山长大恩大德,在下永世不忘,此恩来日再报,但这40元 银元,在下万万不敢要,望山长不可再勉强。”山长听后也 罢。就吩咐家人好生招待。 第二天,客商告辞山长,临上路前,山长把装有40粒饭 团的布袋交与客商,“此去路途遥远,望多保重,家中备下 一袋饭团,让您路上充饥,请予笑纳,恕不远送。”客商告 辞山长,~路急走,眼看已近中午,腹肚?很饿,就解下布 袋,拿起饭团就咬,卡地一声,客商大吃一惊,你道为什 么,原来饭团里包着一元银元。他急忙拿起饭团扒开一看, 每团都埋着一元银元,一算刚好40个。客商明白怎么一回事 了。他情不自禁朝文水洋方向行一大礼,然后拿起包袱,匆 匆离去。
讲述人:邹茂林,5 3岁,和塾,高安乡平东村民 搜集整理:杨远东,男,2 8岁,高中文化,华安县文 化馆干部 采录时间,1 9 8 8年上。月2 5日 流传地区t高安乡一修 注।①阴阳须,八字胡 ②返来,回来 ⑧旗肚,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