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代的时候,费州境内多虎暴,当地以多建高楼避趋之。
开元中,刺史狄光嗣的孙子名为望博。他的乳母有一唤作费忠的女婿。有一回,从州中背负米袋回家。山路崎岖难走,不觉已是日暮时分,但仍有三十余里路要赶。
费忠暗自叫苦不迭,业已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屈身到周边树丛中捡拾枯枝,堆燃柴火于周围,以此自守。
随着夜幕渐渐降临,有虎啸声连绵不断,山林震动。费忠惊惧,忽然想起先祖求生的法子。遂用头巾冒住米袋,把腰带束缚在上面,立在火光之前。自己则挺身上树,隐藏在枝杈之间窥看。
少顷,有四虎同至。四虎望见米袋,并不趋前扑去,却徘徊再三,相视默然。费忠诧异,只捺住性子往下看去。
恐怕见等待无果,次虎先引二子离去,独留下大虎。不久,有墨云抵住了月光。那大虎忽然直起身子,脱去皮毛,露出一白发老人的身影。老者环顾四周,不见有动静,便枕树睡去。
费忠见对方原只是一老者,心里轻视他,趁着老者熟睡的机会,蹑手蹑脚地扶树而下,猛地扼住他的喉咙,又掏出刀子架在他的脖子上。老者惊醒过来,连连哀求。
费忠用绳索束缚,诘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要吃我!”
老者自言是北村费老,被罚为虎,天曹有日历,令食人。不信,可在其腰边翻看。费忠在他腰边摸寻,果然得一日历,上面确实标明了他的姓名。
费忠质问道,“如何救我。”
老者道,“此系天命,凡人不可脱逃。倘要离此山,确另有办法。天曹若有责罚,不过是忍耐几日的饥饿罢了。”
费忠面容悲戚,料想家中情境,道,“死生有命,不须强求。奈何家有老小,须到家中料理后事。”
老者道,“不妨,你到树上还我虎皮,待我变化为虎,并不久留,天明便去。你且记住树上抓牢,一旦穿上虎皮,便再不认人,倘被吼下,必当被食。事先禀告,不是我背弃誓言了。”
费忠反身上树,抓牢了,这才把虎皮掷下。老者穿上虎皮,旋即化为大虎,在树下大吼数十声乃去。等第二天天亮,费忠得以还家安排后事。
唐天宝末年,安禄山作乱。不久,京师便传来了潼关一带失守的消息。接着,昔日繁华的京师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鬼城。
在梨园弟子中,有这样一位笛师,与当地的老百姓一样,在得知噩耗后,便迅速地逃离京师,往终南山一带奔去了。
笛师在逃亡途中到一幽谷,谷中有一兰若寺,因此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一日初夜,笛师坐在外廊上。见清静的夜空之中,挂着郎朗明月,不觉间勾动情绪,想起自己背井离乡,想起自己与亲朋好友别离时的哀乱情思,于是援笛而吹。声音嘹亮凄唳,渐渐地散漫在整个山谷。
忽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虎头人形的怪物,身着素白单衣,正在转角处窥看。笛师慌了神,此时逃走恐怕已经太晚,那虎头人转瞬间便到了跟前。
笛师手脚哆嗦,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虎头人却盯着他手中笛子,说道,“这笛声真是美妙,可以再为我吹奏一遍吗?”
笛师不敢抗拒,如是反复吹奏了五六回。
当最后一遍曲子吹过很久,笛师才发现这虎头人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睡熟,且发出了浓重的鼻鼾声。笛师以为这是逃走的绝好机会,于是抽身走出,附近寻得一高树,枝叶繁密,是藏身的绝妙之处。
话说那物醒转过来,发现不见了笛师的身影,顿时跳脚道,“早知道先吃了他,现在倒让他逃了去,气煞我也!”
于是立身长啸,须臾有虎数十,相继而至。众虎作拜谒状,虎头人道,“刚有一吹笛小儿,趁我熟睡的时候逃走了,大家分头为我找来。”说罢,众虎分散了去。
五更夜后,众虎再来,都说,“方圆四五里之间,都找不到此人。”
恰巧此时月落斜照,有人影从高树上映照下来。虎头人向四周环顾,旋即发现了这可疑之处,笑道,“我还以为你有云行电灭的能力,原来是藏在这里。”
遂率领群虎到高树下,命令它们去攫取那笛师。奈何不会上树,众虎在树下反复横跳一宿,还是不得。
等到天色将明,附近行人多走动,群虎这才散去,笛师方才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