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某郡有一位城隍神,非常灵验,来祈求的人可以得到保佑。起先人们并不知道他姓唐。夏月的某一天,据说是神的生日,方圆几百里的人,都争着抢着来到这里。神祠不是很宽敞,这时候祈求得到福祥的、求去灾邪的、还愿酬神的,接踵而至。香烟萦绕,烛火不断。前面的人刚将香烛点燃插入鼎炉,后面的人立刻把它们拔掉。跪拜的也不能跪拜,一跪下别人就要踩到肩上;叩头的来不及叩头,一叩头别人就从头顶上越过去。
男男女女都在拜礼,一时人群拥挤堵塞,后面的人走不上去,只能看着神座点头示意罢了。并且祠庙外边有摆摊卖百货的,有演各种戏文的,人们停留观看,更是熙熙攘攘。所以人们贴背而行,侧着脚站着,气喘吁吁,挥汗如雨。
在郡城外面,有一位老头以卖酒为生,同时也顺便卖茶。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一位衣着整洁、仪表俊美的读书人到酒馆来,每次都独自喝上几盏。喝完酒又喝茶,整天待在那儿。就这样过了十来天,祭神将要结束,那位读书人也消失不见了。但明年这个时候,他又会在酒馆出现,没有一次错过时间的。卖酒的老头对此感到很惊奇,问那位读书人姓什么,回答说姓唐。
久而久之,两人混熟了,读书人有时还跟老头谈论时事和古今典籍,都烂熟贯通。老头本来读书不多,而且乐于做好事,在交谈之中,两人互相敬慕,常谈得十分投机,不知疲倦。
有一天,老头稍许喝了点酒,就有几分醉意,恰巧读书人又来了,老头就用话挑动他:
“看您的样子,像是城市里入乡学的读书人。最近郡城中祭神,准备了盛会,珠绣耀眼,笙乐充耳,人人都争前恐后地过去,而您反而在郊外游玩,来我这个小店喝酒。过了十来天,一别又将是一年。老夫我很不理解,大胆地问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那位读书人听了老头一番话,忽然叹息着说:“你我缘分大概到此为止了吧?全是定数安排。我原本不是人,而是郡中之神。每次这几天的行踪,主要想要躲避尘嚣,哪里是真的学当年平原君,欢饮十日呢?”
老头听他这番话很惊讶,怀疑他在开玩笑,所以又接着问道:
“人们以为神能显灵,纷纷来到神殿,消耗物力,是为了给神祝寿,而神却避开出游,难道那些敬神而来的人都不是真心实意的吗?人神虽然有区别,但不能超越道理准则,阁下不能欺骗我这个老头子。”
神笑着说:“我骗过谁?人和神想要心神接通,重要的是要有诚意,不在乎用什么草根树皮,夹杂檀屑,然后当作馨香来祭神。像老伯这样洞明事理,心地虔诚,每到祭神日,总在无人的地方做三次叩头礼,又哪里亲自去过祭神场所,而我不是降福给你吗?”老头听了神这一席话,表示理解认同,而且又惊讶不已。原来老头因为酒馆缺乏人手不能离开,而又内心感激神灵的庇护,所以每每这样做而别人并不知道。老头因而相信眼前读书人是真神,要跪拜行礼。
神阻止了他,说:“坐下,我跟你说。我在这儿躲避,实在是因为有些事情忍受不了。来祭神的人大多有其他的意图,不是都有诚意,我处在神境,已经察觉到了。而这些人嘈杂纷扰,大破男女之防,有的又丢下公私事务,亲眼目睹之后更有所不能忍耐。更何况村人野夫,在赤日炎炎的暑天,流汗像蒸气,浸透衣服,长年不洗的污垢随着汗臭弥漫,即使以东汉荀或衣服上的香气来熏染,闻的人也都掩着口鼻。而且口中还有酒蒜的臭味,早上吃的谷食渐已消化,在大庭广众下,这些人口臭长吐,屁臭四散,阵阵飘散开来,基本上都是这样。这样怎么能让我忍受呢?”
话还没完,老头也咧嘴笑了,说:“是的,确实如此。”
神说:“不止这些,这种情况还能够忍一忍。最可恶的是妇人女子,不遵守闺阁中的礼法,觉得焚香礼拜可以讨好神灵,求取福祥。她们涂脂抹粉,穿着鲜艳的衣服盛装打扮,外表打扮得庄重整洁,其实反而恰恰起到了诲淫的作用,也避免不了藏污纳垢。登阶入殿,瞻仰神像,揭开帷帐,我的五尺躯体,忍受着难言的垢移。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婆子还可原谅,而那些村姑田妇,穿的是麻纶织成的裙衫,上面沾满污渍,身体肮脏也不清洗,不修脚茧,气味熏人,而又和那些男人混杂在一起,轮番传出,这大概只有木偶能忍受那一切。有神像在就意味着有神灵,人们避让尚且唯恐不及,神怎么能独自安然承受呢?”
于是神对老头说:“你有善心,寿命应该再加十年。考虑到你是我朋友的情谊,十年之后,我一定叫急行传信的人来召唤你。城隍庙中东堂有判官的职位,到那时应当会更换,其中一位就是你坐的地方。”
说完,拿出一锭银子,说:“用这付几天来的酒钱。只要替我宣扬这些话,我就非常感激了。并且凡是立庙祭祀的神灵,也会赐你福祥。”老头还要有所请求,一转眼,神竟不见了踪影。
南阳县有个杨二相公的人,精通武术,能够用双肩打起运粮船。几百名押运粮船的绿旗兵,用竹篙刺他,刚刺中他身体时就一寸寸断裂。他因此而享有盛名。
杨二相公带着他的徒弟到常州传授武艺,每次到演武场去传授枪棒,围观的人挤满了,像筑起了一道人墙。
忽然有一天,杨二相公正在教人武艺。有个卖蒜的老头,老态龙钟,弯腰曲背,不断地咳漱着,歪着身子看,嘴里嘲笑他。人们非常惊骇,去告诉杨二相公。
杨大怒,把老头叫到面前,拳对准砖墙打去,拳头陷进墙内有尺把深,傲慢地说:“老头儿,你能办到吗?”
老头说:“你能够打墙,但不能打人。”
杨更加生气了,骂道:“老匹夫,你能承受我打吗?打死了不要抱怨!”
老头说:“我老人家已经是快死的人了,能够以一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抱怨的!”
于是约了很多人作证,写了誓书,叫杨二相公休息三天,老头儿自己叫人绑在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子,叫杨二相公打。杨二相公在十步外摆好架子,冲上前用力打去。
只见老头儿一声不吭,而那杨二相公却双膝跪在地上,叩头说:“晚生知罪了。”
拔他的拳头,哪知拳头夹在老头儿的腹中,怎么也拔不出来。杨哀求了很久,老头儿鼓起肚子放开他,他一下子跌到了一座石桥底下。老人慢地背起蒜回去了,最终没肯告诉人家他姓什么。
民间故事:鬼怕冷淡
扬州人罗两峰说自己能看见鬼,每当太阳下山时,就满路都是鬼,富贵人家门口尤其多。鬼的身材大致比人矮了几尺,面目看得不很清楚,只看见黑气几段,在路旁走,或斜倚着站立,嘴里低声说着话。
鬼喜欢暖和,在人多的地方他们就聚在一起居住,像牧民选择水草多的地方放牧一样。
扬子云曾经说过:“地位尊贵的人家,鬼就会窥探他的屋子。遇到墙壁窗板,都直接穿过去,不觉得有阻碍。鬼与人们各不相关,互相之间也完全没有妨碍。如果鬼显示出它的面目,就是报冤的鬼在作祟。贫穷破落的人家,鬼往来也很少。这是因为穷人家气衰地寒,鬼也不能习惯这样冷淡的环境。谚语说“穷得鬼不上门”,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