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徐道衙门设在宿迁城内。宿迁原是历史上的古战场,处处都留下了战争遗迹,官署中常有怪事发生。
康熙年间,有位道台升任浙江按察使,临行前,留下一位姓朱的幕僚在衙内,等待继任官员到任后交接公务。
衙内空空荡荡,可每天夜里都有阵阵人语喧闹声。
这一夜,月光下,朱某听到说话的人聚集在庭院中央的槐树下。
他从窗缝向外窥视,只见院子里有许多人,却看不清他们的脸,只觉得这些人大多穿着古代的服装。
其中有位少年,身穿白袍,头戴黑巾,正靠在柱子上凝神沉思,不与其他人应酬。
众人叫道:“陆郎,这样美好的清风明月夜,为何独自惆怅?”
少年答道:“尸骨暴露的日子快到了,没法不愁呀。”
说完,众人都长吁短叹起来。
民间故事大全会
民间故事,传奇故事,灵异故事,聊斋故事,志怪故事。悬疑故事,恐怖故事,民间怪谈,神话传说,古代故事,乡村故事,鬼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民间故事视频。民间故事大全。
这时,一位头戴高冠、胡子很长的老者出来说道:
“陆郎不必忧虑,这一厄运我首当其冲。幸好我有一个老朋友在这儿,到时可以庇护我们。”
接着,便大声吟诵起来:
“寂寞千余岁,高槐西复东。春风寒白骨,高义望朱公。”
那少年举手行礼,答谢道:
“当年蒙受恩德,没想到如今变成白骨,还要麻烦你庇护。”
于是,众人又一同谈论起来,说的好像都是北魏、齐梁时代的事。
不久,邻家的鸡叫了,声音传得很远,这帮人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某胆大,像平常一样,安稳地睡觉。
过了几天,新任道台孙公到任,与朱某交接公务,然后,朱某急忙出府衙寻找船只,准备赶往浙江。
忽有差役送来主公的书信,阻止他赴浙,信中说:
“我到金陵见过总督后,接到远在楚地家中的讣告,我父亲不幸去世,我也不再去浙西任职,要回家吊丧。朱先生的去留,请自行决定吧。”
朱某只得稍作停留。这时,新任淮徐道台孙公的一位幕僚得急病死了。
朱某就委托宿迁县令向孙公推荐自己,一说就成了,朱某随即带着行李,又搬进了道台衙门。
当时,孙公正将衙中原来的住房改作客厅,将幕僚安置到另一处所。
由于公务繁重,朱某忘了当初月下遇鬼的事,而孙公一上任,就大修衙署。
一天,孙公正与朱某闲聊,家人跑来报告说:
“刚才我们挖掘前面池塘,挖出一块石碑,不知是哪个朝代的?”
孙公拉着朱某跑去观看,见碑上写着“梁散骑侍郎张公之墓”,正好在两棵槐树之间。
朱某这才模模糊糊地记起那天月下遇鬼的情形,就极力劝孙公停工,并将遇鬼的经过叙述了一遍,说:
“应当还有一座墓。”
话音未落,一个扛着铁锸的人回报说:
“又挖出一具尸骨。”
孙公这才相信朱某说的并不假,就命令工人重新填土掩平,恢复原状,不再改筑池塘了。
大概先挖出的那座碑下,是高冠长须老者的墓,后挖出的,则是戴黑头巾的少年的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