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才,是郓城人,已经三十多岁了,却仍然安于贫困中读书。
腊祭时节,从外面教书的地方回到家里。
妻子正在纺织,儿子也安然睡在襁褓中,虽然家徒四壁,生活拮据,但是过得很愉快。
忽然这个时候,传来敲门拜访的声音,出门来看,门外站着两个人,好像从前见过的样子。
两人不由分说,连忙挽住王生就往南走去,风樯阵马一般,一瞬间就到了一处宅院,将他推进帷帐之中。
姑且惊叹之时,就有十五个盘头松髻的美艳侍女,奉上用银制的茶杯承装的普洱香茶。
将要睡觉的时候,又有美姬奉上玉制的唾壶伺候。
又听到台阶下仆婢们来来往往,好像有几十个之众,都在耸耳恭听,忽然相互庆贺道:
“太好了!郎君清醒过来了。”
又仔细端详帷帐,是鲛绡织成的。
看被褥,都是萄葡锦、苏台绣。
看自己穿的衣服,都是白狐裘、紫貂袭。
看屏风,是九叠琉璃屏。摆放的玉树用珍稀的珊瑚作树枝,珠帘用玳瑁妆饰。
蒜形帘坠微微响动,进来一个美丽的女子,金钿反插于发后,俯身贴近王生,举止亲昵,说着娇媚的话语。
王生感觉自己如梦如痴,半迷半醒,昏昏然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婆婆在好几个婢女伴随下从楼上下来,
民间故事大全会
民间故事,传奇故事,灵异故事,聊斋故事,志怪故事。悬疑故事,恐怖故事,民间怪谈,神话传说,古代故事,乡村故事,鬼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民间故事视频。民间故事大全。
拉着王生的手流着眼泪高兴地说道:
“我儿终于清醒了?”
王生因而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自称是王生母亲的人说:“这里是河南汝州。”
“这里是什么宅院?”
回答说:“是累世的官宦人家宅第。”
老婆婆又说道:“我儿好几年不能言语,如今病情痊愈能说会道。看这个神色,一副聪慧的样子也不痴傻。”
又朝少妇说:“你好好伺候他,我要准备祭礼,感谢天地。”
老婆婆走出门去,就有仆人杀猪宰羊,陈列几案,摆设祭品,焚香祭祀。
王生说:“我想起来。”
少妇和婢女就扶他起身。
给他披上貂袭,又索要镜子,就有婢女拿着双凤菱花镜上前。
王生往镜子里一照,发现并不是自己的模样,一副平庸而有福泽的模样,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气息。
又说:“我想沐浴。”
就有几个侍女拿着毛巾、盘子在侧室中准备,薰上薰香,为其更衣。
等洗浴完毕,来到书斋,四周的墙壁上都挂着图画,鼎之类的礼器摆满几案,书写用的纸和笔,样样具备。
王生此时明白自己是借尸重生了,回忆自己前世的妻儿,便作诗两首:
浩劫金轮谁主哉,随风飘渺落尘埃。也知宅舍皆空象,又向人间借住来。其二为:
回头万事总凄迷。昼锦堂中静晓蠡。纵有散花天女在,苦思隔世老来妻。
写完,就有婢女拿给那位漂亮少妇看,说道:
“郎君居然会写诗了。”
少妇颇能识字,看完,刚开始为这诗感动而哭,随后又高兴道:
“这也是天意了。”
一会儿,老婆婆过来,说道:
“你原先本来颇为聪慧,没过几年就痴傻了,不解人事。可怜你新娶的媳妇儿婉娩柔顺,称心如意,也从来不和她亲近。如今你生病差点死去,能够痊愈已经算是幸运了,幸好神智清醒过来,能识文作诗,这是祖宗的洪福。”
王生说:“现在我是您的儿子。但我还记得自己的前生姓王等等之事。”
老婆婆说:“这是你痴迷了心窍后产生的梦境罢了,不必再提。”
到了晚上,就让他和媳妇圆房。
王生在新家生活了一年多,凭着自己的记忆来到郓城,寻访前世的旧家。
依然是家徒四壁,一片寂寥,小孩儿穿着守孝的衣服,寒灯忽明忽暗,前世的妻子在夜色中哭泣。
王生悲不自胜,和她叙说前世的往事,将儿子认作侄子,厚厚地周济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