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闻名遐尔的西镇吴山,座落于宝鸡市新街镇境内。当你蹬上吴山的灵官台、栖霞岛向西北眺望,鹦鹉峰下有一高约数丈,阔约两丈的窑门型石壁,金谷米的传说即发生在这里。
不知是哪朝哪代,吴山会仙宮西,住有一户刘姓人家。家主年约五十,携同老伴、儿子度日。那年月,吴岳大庙四周基本土地均属皇封庙产,乡民除租种庙属土地外,都在庙周山沟里开荒种粮。
刘老头因儿子半傻,干活不得力,就在距家不远的庙产地租种了二亩平地。每年种些爪果蔬菜,担在庙街或吴岳庙出售,勉可度日。
有一年初春时节,天气晴和的一天,刘老头在租地里打土块,心里规划着当年种什么,种几种。这时只见一域外人,穿一身玄黄色僧衣,头戴前高后低的扁型僧帽,眉骨高耸,眼眶深陷,鼻梁隆起,手持一枣木长棍,沿着刘老头地周转悠,不时单手揖掌,口中念念有词,刘老头诧异,但因不知好歹,也不好答话询问。便埋头干自己活路。那和尚在地头插了自己枣木手扙,双手合掌,念一声阿弥陀佛,躬身一揖,即转身离去。
第二天刚吃完早饭,刘老头拿了锄头准备下地干活,出门一看,那僧人已站在自家小院里了。见到刘老头便双手合十一揖,口称:老施主,打搅您了。刘老头急忙还礼,说:不知尊者有何相问。这僧人说,您所种之地为风水宝地,贫僧走遍四乡,查看各处,唯施主所种之田可出一宝物,望施主听贫僧作务,可让你发财发富,免受终日劳累,贫困之苦。这刘老头为人心底良善,耿直有德,心想若有发财之机,也能改变自已破室漏屋,年年饥馑之困境,也不必看庙管眉高眼低,便问有何办法。僧人说,今年你将地土只种一物,到时我送你种子。刘老头思谋一下,说:尊者让我只种一物,可能会误我生计,一家人靠时令菜换钱度日的。僧人笑说这我有考虑,您不必担心便是。刘老头见僧人态度诚恳,便应诺下来。
话说间已是阳春三月下旬,吴山已是山青水秀,百花齐开,到了谷物果蔬下种之机。这一天刘老头在地散肥,僧人来了,递给一大包种子,刘老头解开小布袋,原来全是黄瓜种。僧人告诉他,这些地不能种其他物种,全种黄瓜。刘老头虽说不愿,但已答应,不好拒绝。僧人看出刘老头心亊。从斜背的黄布纳袋中取出一小袋铜钱给了刘老头,嘱咐道你只管按我说的作务,至于日常资需,我会提供与你。
刘老头得了生活之资,也就按僧人之托,为防他人践踏和毁苗,先用枣刺沿地边栽了篱笆墙,后将二亩地点种了黄瓜。月数天气,瓜苗出土,但遍地的瓜苗稀稀拉拉,因有了生活保障,也再不过分担心。说起也奇,尽管苗稀,但两月半后,瓜蔓生长势头已异于往年,遍地黄色小花十分喜人。又一月后,已是青翠遍地,小瓜碧绿,这僧人每过一旬,便前来查看,并嘱咐刘老头,蔓不可损伤,瓜不可摘食。这宝贝已生成稚型,吸天地灵气,接日月精华,收晨露之水,日月之辉。为天地灵性之钥。
一日刘老头去地里拔草,傻儿子跟隨,见遍地黄瓜,嘴馋扭了一只。刚要入囗,被僧人一把夺下,连连叫苦:可惜,可惜!这宝贝受伤了,将瓜接与蔓上,盘地而坐,闭目诵经两个时辰。刘老头问其因,僧人回说,天机不可泄露。到时自有应验。
转眼已过八月上旬,遍地黄瓜由绿变黄,这刘老头心疼,曾几次想乘鲜嫩时摘些卖钱,但僧人多次提醒,不得釆摘损伤,坏了大亊。九月初,僧人来地里,此时瓜蔓枯干,黄瓜萎缩。僧人在地里细细寻找,地中央蔓下取出一物,原是一只碧绿的六寸小黄瓜。细腻如玉,通体透亮,掂在手中,重如金石。僧人用一黄绫包好,递给刘老头说,此物千年一得,须深藏于不见光处,万万莫可示于家人亲朋。等吉月吉日,我便告诉你该用之处。
刘老头回家将此物置于房屋墙洞,封了洞口,等待僧人告诉他奇妙之用。
当年十月十五日前两日,僧人唤刘老头于僻静处,说道:此处岳山,雄镇西天,天成地造亿万之年。西方属金,岳山之上有一宝洞,我原为西天雷音寺修行沙弥,受佛祖法旨,前来寻找十世功德善人。尔正是祖上功德相传的十世善人。前交付于你的翡翠黄瓜为宝洞开门之钥匙。十月十五,岳帝圣诞。恰逢开日,你可带黄瓜钥匙上山开洞取宝。我只需三件珍物,一根九环佛杖,一只金钵,一个降魔杵。洞中之物,只许你拿一样即可出洞。皆因你儿子摘了一瓜,仙钥灵气受损,原可进洞一个时辰,现唯存半个时辰。若误时辰,洞门自闭。你便永不得出洞回家。
十月十五,天色微明,刘老头起身从墻洞取出翡翠黄瓜,因青年时为讨生活,常上山采药,不仅路道熟悉,且记得桌子山峰下(现称大贤峰)有沿梁四座小峰,第二座石壁面向东南,上有一门形石壁,沿碾道湾上寨台,过偏桥,从下底子上第二小峰最为捷径。躲过遍沟的巨石,午时攀抓岩石上到地方,刘老头喘着粗气坐在石门下歇了会脚。拿出翡翠黄瓜对准下方中间一石孔,左右各转了三下,轰隆隆的巨声中,两扇石大门朝内开了一门洞,洞内一幽暗,远远有一片金黄色亮光。定了定神,刘老头进洞朝有光处走去,原来此洞外低内高,洞有拐处。拐湾处朝内一望,另是一番别样天地。
洞中无灯无烛,但光亮如昼。一盘碾子座落于洞中,一位慈眉善目,银发如雪的老大娘正在缓缓推动碾杆,一只金黄色的小狗与锦鸡在碾下拾食碾盘掉下的米粒。
老大娘见来人也不答理,只顾慢悠悠推碾杆,洞中两侧棑堆着各式器物,有文房四宝,刀枪剑戟,农器家俱。亦有佛道两教专用杖,杵,法铃,鼓乐器物。所有洞藏皆发出金黄色的光芒,将洞中映得金碧辉煌。刘老头急急找到了僧人所嘱托的三件宝物,一时想不起该拿什么。情急之中看到碾台的米粒,想起家中常缺米面,便掏出布袋,装了一袋小米,拿起三件宝物匆匆出洞。刚出洞口,在一阵轰隆隆声中,石门紧闭。
下得山来,僧人正在山囗等侯。刘老头交付了三件宝物,僧人嘱咐刘老头,翡翠黄瓜本为神器,须精心保存。万万不可让他人得知。若被邪恶之人知道,会带来无妄之灾,祸亊连连。嘱咐一毕,即打躬告辞。
刘老头回家后,将翡翠黄瓜找一处房后不引人注意之处,掏了几尺深的土坑。包了神钥埋于地下,又拉些烂柴覆盖上面。将带回的谷米倒进一瓦缸,便上炕休歇。
第二天早晨,老伴起身做饭。揭开米缸,惊叫刘老头,说缸里不是米了。刘老头近前一看,整缸满满的金豆子闪闪发光。惊喜之余,悄声嘱咐老伴,这是仙佛念祖上广结善缘,积德积福所送。切莫告诉外人,以免招惹灾祸。
过了数月,僧人所赠铜钱用完。刘老头取出几粒金豆到回中古城(今陇县),买了头健驴,驮着所购置的粮食,衣物回家,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小日子。
话说当年的吴岳镇,百十户人家,商铺,驿店,手工作坊十数处。加则登山朝觐礼神的各界士庶,朝庭大员,文墨骚客来来往往,使得吴岳庙四周甚为繁华。十多年前,吴岳镇来了一对逃荒中年夫妇。男的个头较高,面色青黑,一对水泡魚眼,女的乳大臀肥,龅牙外露,唯凤眼秀眉,莲脸白净,也属半美之女。初来乍到,逢人口甜,对青壮男人称兄道弟,年长老人叔叔伯伯唤个不停。自报家门姓裘名得书。经人说合,在橡林沟口搭了一大茅草菴住下。
这裘得书正值青壮之年,每日上吴岳镇游转寻找活路。给饭馆挑水,商铺送货,吴岳庙打杂。腿脚勤快,见面即熟。不久便集攒了些钱币。盖了三小间土木结构的草房。几年后也混得人模狗样的。
有一年豫南来了一伙朝山香客,其中有人认出裘得书来,闲谈间对店铺老板揭了裘得书老底。原来这裘得书为伏牛山口一大户的独生子。其父横行乡里,巧取豪夺,弄下了百亩良田,几座山林。平日欺男霸女,包揽词讼。被人称为裘吸膸。裘得书从小娇生惯养。成人后专以结交狐朋狗友。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井囗拉屎,神堂浇尿。成了人见人恨的乡里一祸害。
父与子一路货色,恶亊有余,有一年被仇家乘夜黑风高,放火烧毁庄园。除裘得书携妻走亲逃出命外,其他人均死于火埸。
这裘得书家中万贯资产,签约文书被大火烧净,其父生前豪取的山林土地失去依据,被原主家收回,往日靠财势强暴他人妻女的仇家也常寻门复仇,一帮结交的人渣恶棍也作了鸟兽散。从此,便携妻乞讨入秦,流落于吴岳镇。
刘老头自得金后,退了租地,在原址新盖三间大房,六间小房,给半傻的儿子娶了媳妇。日子过的相当红火起来。刘家一时的发迹,外人在羨慕中暗究其财帛来源。而裘得书知道后,妒火烧心,多次登门打探,而刘老头虽客气招待,但守口如瓶,不露絲毫。裘得书无计可施,重操损招,偷盗吴岳大庙御赐蜡台,金磬,封禅金印,伺机埋于刘老头房后,一纸书状将刘老头告上回中道令(今陇县,古称回中道)岳庙失窃,道观大主持慌了手脚,即派主管上回中道报案。道令亲自带兵追查,裘得书作证,说亲见刘老头夜里入庙偷取殿堂器物。道令从刘家后院起出所失之物,枷了刘老头押回投入牢獄,并将刘老头家人赶出家门,封了门户。其家人也被赶出家门,流落在外。其时将至寒冬,冰天雪地,无处安身,白天在吴岳镇及周边乞讨,晚上宿山神庙避寒,苦不堪言。
刘老头世居本地,凡知道人刘老头为人处事的都同情怜悯其不幸遭遇,只要上门乞食,纷纷给予食物资助。背地均痛恨这裘得书行事恶毒,将裘得书改称裘得势。
刘老头为人和善,不论卖菜于岳庙或井市,皆称足价廉,童叟无欺。此亊被岳庙大主持得知,即收留刘家老伴,儿子,儿媳于香客住房,并命杂工道人供以膳食,以解刘老头家人冻饿之苦。并派人去回中道撤回追盗文书。这裘得书见自己诬陷不成,便換了面孔。在商铺买了蜜糖果子约刘家傻儿子玩耍。一来二去,斯混熟了,便问刘老头钱从何来,这半傻儿经不住讨问,将父有宝可开山秘密告诉了裘得书。裘得书心头狂喜,立马上回中道,将刘老头有宝贝可开吴山宝洞的亊告诉于回中道令。这道令得知大喜,尽管治理一方无法,但苛取民财有计,荞麦皮都能榨出油来。立马从獄中提出刘老头,严刑逼问,在数次拷打下,刘老头受刑不过,供出吴岳山上取宝详情。道令以裘得书为心腹,择吉日良辰,带领步卒,掌书文案齐上吴岳镇来。住进大公馆,召庙内大主持叙话,并假惺惺的宣称体察民情,要微服私访,宣化皇恩。并召裘得书内人相见,奖于絲绸绢帛,询问间见裘得书妻子略具姿色,淫心顿起,目不转睛上下打量,一旁的裘得书心领神会,便以伺候道令为由将妻留在大公馆,他本人结结实实做了回大王八。
转眼间已到阳春三月,回中道令让人从狱中押回刘老头,再一次细问了开洞详情,带人挖出刘老头深埋的翡翠黄瓜,择了吉日,让裘得书带路一干人上了吴山,将翡翠黄瓜交于裘得书,按刘老头所说,打开宝洞。道令同兵率于洞口守侯接宝。裘得书一进洞后,见到满洞宝藏,恨不得多长八只手,又怕运出洞外被守候的人全拿走,搬些放在洞口内侧,又进去搬,并用袋子将碾盘之米装了个干净;这道令在外等侯不及,便亲自带人进洞去搬,莫料人算不如天算,这时时辰已到,在一阵轰隆的巨响声中,洞门关闭,将所有进洞者全被封闭于山内,永世不得出来。
从此,鹦鹉峰下的大石壁上只留下一处门型的轮廓。刘老头与金谷米的传说也被世代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