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忠犬阿斑
辛丑年初冬,我偶然去北门外散步,看到有人要杀一条小狗吃肉。
那条狗太小了,我心生不忍,几十文钱买下来带回家。几个月后,长成了一条大狮子狗。面宽眼圆,一身白毛夹杂着黑点,因此起名叫阿斑。
我白天出门,它必跟随,夜间就趴在卧室门外。一天晚上,阿斑对着屋顶狂吠不止,大家点灯起来,原来屋顶上趴着一个小偷。
因为没偷去东西,我让小偷下来离开。小偷已经走到大门口,阿斑不依不饶追上去,对着小偷撕咬,我连声喝止,小偷踉跄离去。
有一天,我在客厅闲坐,阿斑蔫头蔫脑从我身边走过,喊它也没有反应,径直出了家门。
我看他有些异常,就派人跟踪。阿斑走到南城门偏僻处扑地气绝,好一会儿才苏醒过来。
然后又慢慢走回来,一天没吃东西。
原来,我夫人新养了一条金毛洋犬,和阿斑各自有自己的食盆。
当天阿斑吃完,就到洋犬盆子里抢食。仆人用竹条打了他两下,阿斑一气之下出走气绝。
众人笑道:“阿斑气性比人还大,好在还是自己回来了。”
已卯年春天,我要回到故乡,就把阿斑送给朋友冯学园。送去两次,它都逃了回来。
于是让仆人阿显牵着,一起返回故乡。一天傍晚,抵达南安沙水塘村时,阿显过了好久才跟上来。
问过得知,原来阿显牵着阿斑走在后面,被村子里的群犬围攻,阿斑被咬伤了后腿,逃入山里不知去向。
第二天早晨,安排人寻找未果,只好舍下它继续前行。
丙戍年,我再次路过沙水塘村,逗留几日。
当和朋友刘炳三散步的时候,说起当年在这丢失了一条狮子狗。
正说话间,一条巨犬从远处飞奔而来。
到了跟前,摇头摆尾,发出呜呜的声音,正是阿斑。
它的头面没什么变化,身上的黑点也依旧,只是身子更大,毛也更长。我喜出望外,把它带回家里。
到了癸巳年,阿斑已经十七岁了,行动迟缓,长毛脱落,每天吃很少的东西。
有一天,它蹒跚走到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卧倒,再也没有起来。我把它埋在北门外的山坡上,连续三天摆放饭食纪念。
2狗魂附身
《大唐奇事》:唐朝有个叫李义的人,父亲早亡,他对母亲很孝敬。
母亲死后,李义号哭,一个多月才下葬。
下葬回来,李义却发现母亲还在家里,和生前一样。
母亲自称复活,自己从墓地回来,李义喜不自胜,像以前一样侍奉母亲。
母亲告诫他不要挖开坟墓,李义答应。
三年后,李义梦到母亲对他说:
“你为什么三年不祭奠我,却养着一条老狗?”
接连几次做了同样的梦,李义就想挖开坟墓看看。家里的母亲说:
“知道你不听我的话,想要挖坟检查,这是让我再次死去啊!”
说完倒地而死。
李义弄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非常悲伤,想把母亲再次下葬,当挖开坟墓的时候,却发现母亲的尸体还在坟墓里。
而后死的这个母亲跳起,变成一条黑狗跑远了。
3《幽明录》:晋代温敬林死后一年忽然回到家里,和妻子同寝,就是不肯见外人。
侄子们来访,他都是隔着窗户说话。
后来一次醉酒露出原形,原来是邻居家的老黄狗,于是温家人打死了它。
4《唐书·五行志》: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早晨梳洗,打开书囊,里面有个像老鼠一样的动物。
它跳到地上变成一条大狗,张牙舞爪瞪着李林甫。李林甫挥刀砍中,狗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