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的秀才柳博才家境贫寒,他是本地大财主白员外家的教书先生。
柳博才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乃是本地有名的才子,村民们都觉得他此后定会功成名就,前途似锦。
可惜,他却总是屡试不中,一直到了二十多岁,依然一事无成。
家里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父母见他年纪大了,依然没有成亲,甚是忧愁,身子骨不好,短短几年,先后得病离世了,死不瞑目。
柳博才悲痛欲绝,泪水成河,觉得自己真是无用,让父母死不瞑目,很是不孝。
把父母安葬后,他变得心灰意冷,无心读书,每日都昏昏噩噩的过日子。
邻居薛老汉目睹,觉得很是可惜,可是自己没钱没势,也帮不了他。
只好带他去山上打柴,再挑到集市去卖,赚点小钱勉强糊口。
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过来探望他,目睹他蓬头垢面,脸色蜡黄,瘦的皮包骨,很是同情他。
便出面引荐他去本地白员外家做了个教书先生。
如今,他在白员外家住下来,教他的两个小儿读书。
此后,日子虽不富裕,可也温饱不愁了。
只是那两个小儿甚是顽劣,总是逃课,出外玩耍。
因为他们是富家贵公子,身子娇贵,他打不得,骂不得。
好言好语的给他们讲道理,他们俩却不惧怕,还向他扮鬼脸。
如此这般,学习成绩当然不好。
白员外甚是失望,总是冷着脸对他旁敲侧击的,言语难听。
柳博才面红耳赤的听着,很是难过,觉得自己真是人穷志短,羞愧难当,无奈之下离开了白家。
此后,依然每天都去山里打柴。
村民们看到他手无搏击之力,拖着瘦弱的身子打柴,都觉得很是可惜,纷纷摇头叹息。
有一天傍晚时分,柳博才看到夕阳西下,景色很美,不由脱口而出的做了一首诗,自己陶醉其中。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喝彩声:“好诗!先生真是文采飞扬啊!”
他急回头,只见前面来了一个身高马大,虎背熊腰的的彪形大汉,面容粗犷。
一愣,忙急急施礼道:“过奖了!请问阁下是何方人士!”
那大汉爽朗大笑道:“在下名叫王义,闻听先生乃是本地有名的才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柳博才见他豪爽热情,很是喜欢他,和他交谈甚欢。
过了会,王义询问他,愿不愿意去自己家里教书,自家小儿甚是顽劣,让他犯愁。
民间故事网
民间故事,传奇故事,聊斋故事,灵异故事,鬼故事,灵异事件,民间怪谈传说,恐怖故事,悬疑故事,故事视频。乡村故事,古代故事,奇闻异事。故事会,民间故事会大全。神话传说,志怪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听书,故事大全。
柳博才听罢,想起王员外家那两个顽皮的小儿,苦笑着摇摇头,拒绝了。
那王义听罢,很是失望,和他告别了。
几日后,他在山上打柴,那个王义又出现了,热情的邀请他去家里做客。
柳博才心里纳闷,此地山下只有他们村子一个村子,山后根本就没有人家,他家在哪里呢!自己怎么从未见过他?
他带着疑问,和他前往。
走了会,前面现一豪宅,进入里面,只见假山、鱼池、花园样样俱全,花园里鲜花朵朵,景色宜人。
里面男女老少的有很多“人”,人声沸腾,只是他们都长的模样各异,服饰不一,很是奇怪。
他们看到王义,顿时都瞬间鸦雀无声,面现敬畏之色。
那王义口气威严的对他们道:“这位就是名不虚传的柳先生!我特意把他请来教孩子们读书!”
人们听罢,都唯唯诺诺的低头,不约而同的附和他,样子犹如臣子对国王一样恭敬。
柳博才哭笑不得,自己什么时候答应他做教书先生了!此人真是霸道!有王者风范。
王义把他带进一豪华屋里,命人摆上美味佳肴和美酒。
那些美味佳肴,皆都是肉食,柳博才别说吃过,都不曾见过。
心里感叹,果然是个有钱人家!
夹起一块肉,不知道是什么肉,嚼着很香。
两个人推杯换盏的吃喝起来,旁边的几个臣民恭恭敬敬的在左右伺候着。
酒过三巡,王义有了醉意,他醉眼朦胧的命人把他的小儿王山叫来。
有人领命而去,不大会,带过来一个身高九尺,虎背熊腰,同样长的面色白皙,却是粗犷的后生。
柳博才目睹,登时惊呆了,那王义口中的只有两岁多的儿子,怎么长的犹如一个壮年后生一样。
可他看那后生也惊奇的看着自己,不好再问。
那王义命后生给柳博才跪下磕头,拜见老师。
那后生虎视眈眈的看了柳博才几眼,不情愿的跪下磕头。
柳博才刚要搀扶他起来,那后生自己起身离开了。
心里不由暗暗叫苦,这又是一个难管的刺头啊!
吃完饭,柳博才和王义都喝的醉醺醺的,被人搀扶进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他醒来,来到院子里一看惊呆了,只见院子里七零八散的扔着一些山鸡,、野兔、鹿,獾等血淋淋的动物尸身,地上血迹斑斑。
他正呆呆看着,又陆续进来几个尖嘴猴腮的汉子,扔进来一头野猪,砰的一声扔在地上离去了。
此时那王义走过来,笑着询问他昨晚睡得可好。
柳博才忙惶恐不安的道昨晚睡得很好,欲想询问这些动物怎么回事,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那王义把他带到屋里吃了早饭。
又带着他,来到后院假山旁边的一间屋子前,笑吟吟道:“这就是为先生准备的教书地方,先生可满意!”
柳博才看到屋里摆设的都是古书,可屋里血腥味很重,不由皱了下眉头。
笑吟吟的道很是满意。
那王义大笑离去了。
不大会,有人把王山和几个模样各异,服饰不一的“孩童”带过来,王山一脸不情愿的样子。
柳博才见他很是任性,便拉下脸来,很是严肃的教他读书。
那王山坐在那里,却是如坐针毡,左右不停的晃动着。
几个“孩童”目睹,皆都笑着学着他的样子晃动着。
柳博才使出浑身解数,软硬皆施皆都不管用,气的脸红脖子粗。
没有戒尺,拿起棍子欲打。
可举起手来,想起在王员外家的情景,只好叹口气,好言好语的教育他们。
可几个“孩童”仍然不服气,王山带头,竟然爬上院子里一棵树上,冲他扮鬼脸。还摘树上青涩的果子砸他……
柳博才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可怕他们摔下来,在树下温和可亲劝慰他们下来。
可几个“孩童”依然嘻笑着看着他,就是不下来,柳博才无可奈何的,急的直跺脚。
这时,王义出现了,目睹此景,大怒,忽然至前,竟然把大树连根拔起,抓起王山打起来。
几个“孩童”目睹吓得脸色苍白,瑟瑟发抖,皆都跪下来磕头。
那王山被打的头破血流,伤痕累累,狼哭鬼嚎的嚎哭着。
看的柳博才目瞪口呆,惊心动魄的,他见过粗鲁的父亲教育孩子,可头一次见这么野蛮教育孩子的,都快打死了。
遂壮胆至前把他拉开。
那王义似乎余怒未消,道再敢不听先生教诲,就打死你!
那闻讯前来的众位臣民,诚惶诚恐的赶紧把王山抬起来,找了大夫医治,过了好几天方好。
此事后,那王山竟然甚是尊敬柳博才,对他很是有礼,读书也用功了。
柳博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觉得王义教子有方,棍棒之下出孝子。
王义更是高兴,此后,非常尊重柳博才,吃穿都是最好的,还派了几个仆人伺候着。
一天,散学后,柳博才刚松口气,忽然听到外面有撕打声,一惊,急急出去一看,大惊失色,吓得瑟瑟发抖。
只见那王山和一个“孩童”打斗起来,那个尖嘴猴腮,目光阴冷,却是身材矮小的一个“孩童”(狼崽)自然不是王山的对手。
几个回合,便被王山打翻在地,至前恶狠狠的撕咬他,肠子都出来了,又咬下他一块肉,竟然带血咽下去了,嘴角还残留着血迹。甚是凶残。
那“孩童”气息奄奄的倒在地上,柳博才很是心疼,惊骇的看着王山,急急把那“孩童”搀扶起来。
此时,王义闻讯前来,目睹此景,大怒,把王山暴打一顿。
至前抱起“孩童”抚慰他。
又命人把“孩童”的父母找来。
那两个同样尖嘴猴腮的夫妻俩,惊慌失措的过来,却是没有看自己的孩子。
而是扑通跪下给王义磕头,道自己对孩子管教不严,都是他们的错。
那平日里甚是威风的王义,此时,却犹如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向他们道歉,道都是自己管教不严所致!命人给“孩童”治疗。
整个过程,柳博才看的惊心动魄,吓得瑟瑟发抖,惶恐不安。
觉得此地很是诡异,不可久留,欲跑,可第二天,面对王义的温和可亲,嘘寒问暖,美味佳肴,又忍不住留下来。
过了一段日子,有一天晚上,睡梦中的柳博才听到什么声音。
起身,趴在门缝里一看,只见月光下,那王义带着儿子王山来到后院。
严肃对他说道:“为父年纪大了!想把王位让给你,这也是为父对你甚严的原因,你如若想像为父一样,在山林里称王称霸,就要本领大,让百兽服你!此后,你除了跟先生读书,还要跟为父学习本领。”
那王山默默的点点头,父子二人离开院子。
柳博才偷偷跟出去,屏气凝声的远远跟在后面。
过了会,两人忽的不见了,他四处寻找,无果。
刚要失望的离开,忽然,不远处响起一声震天动地的虎啸声,出现一老一小两个老虎,大虎教小虎学习跳跃,奔跑的本领。
柳博才大惊,原来那王义和王山父子乃是老虎所变,那王义定是虎王,登时吓得魂飞魄散,身子一软,瘫倒在地上。
此时,那王义听到声音,警惕问道:“谁在那里?”极快至前,看到他,一愣,忙把他搀扶起来。
温和可亲道:“方才吓到先生了!实不相瞒!我们是老虎,在此修炼多年,你所看到的,都是我的臣民,先生放心,我们不会伤害你的!”
言罢,把柳博才背回去。
可此后,柳博才竟然吓得病倒了,王义忙让大夫为他看病,又命人挖掘草药,煎熬喂他服下,几日后,终病愈。
又过了几天,把他送到山下,送他一些银子,命人把他送回家。
此后,那王义再不出现了。
柳博才回家后,用这些银子翻盖了破旧的宅子,娶了妻子。
又在村里开了一家私塾,不仅富人家的孩子来上学,就是那些上不起学的穷人家孩子,也都来此读书,村民们很是拥护他。
此后,他温饱不愁,终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