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谭九
京城人谭九去郊外探亲,骑驴走到日暮还没到达。
这时遇到一个骑马老妇,鹑衣百结,坐骑却很神骏,马鞍笼头也很华美。老妇勒住马问:
“这么晚了,小郎君要去哪里?”
谭九告诉她自己要去某村探亲。老妇说:
“离某村还有几十里,荒野日暮,难保没有野兽强盗,我家不远,歇息一晚再去不迟。”
谭九正想找个地方借宿,就欣然答应,跟着老妇来到一所茅屋前。
房子低矮破败,屋檐和人的头顶一样高。
民间故事大全会
民间故事,传奇故事,灵异故事,聊斋故事,志怪故事。悬疑故事,恐怖故事,民间怪谈,神话传说,古代故事,乡村故事,鬼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民间故事视频。民间故事大全。
老妇下马请他进入,屋里没什么摆设,一个少妇斜躺在炕上喂孩子,墙上挂着一盏灯。
老妇说道:“媳妇赶快起来,有客人来了。”
少妇站起来,用手理了理头发。小孩子呱呱地哭起来。
老妇人拿出一块糕点递过去,小孩儿止住了哭声。
谭九仔细打量少妇,二十多岁,满面愁容,一身布衣,多处磨破露出胳膊肘,趿拉着一双高低儿红鞋,也已经破得不成样子。
谭九心里很可怜她,却也不方便多打听。
老妇说:“郎君稍坐,老身去还马,片刻就回。”
不一会儿,老妇人回来了,还带回一个食盒,少妇把食盒里的东西摆出来,有鱼有肉,还有一壶酒。
老妇人招呼谭九吃饭,但是都冰冷难以入口,他勉强吃了一点,道谢说:
“太打扰了,明天出发的时候会把饭钱和宿费一起结算。”
老妇人摆摆手说:“不要这样说,一顿饭而已,不会要钱的。”
少妇收拾桌子,老妇人抱着孩子和谭九闲聊。谭九问道:
“听您口音不是京城人,儿媳妇又穿着旗人的服饰,敢问贵乡何处?”
老妇说道:“老身本是凤阳人,夫家姓候,因为灾荒流浪到京城,给人缝补衣服为生。又改嫁本地村民郝四,已经三十年了。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嫁人,儿子在城里做瓦工。老头子在一个客店做些打扫洗刷的杂役,明天你路过一个小店,看到一个白头老翁,耳朵后面有个鸡蛋大的瘤子,那就是郝四。儿媳妇姓于,是巴参领家的婢女,我刚才就是在参领家借的马。老参领已经去世,巴公子也已长大成人。”
谭九说:“看您很清苦,何必准备丰盛的酒食待客。”
老妇人笑道:“我家哪置办的起酒肉,正赶上中元节,这是我还马的时候,巴参领家送我的。”
又坐了一会儿,谭九拿出烟袋吸烟。
那个少妇已经收拾完桌子,在一旁看他吸烟好像很眼馋。老妇人说:
“儿媳妇也想吃烟,小郎君能分些吗?”
谭九就把烟口袋拿起。老妇说:
“近来日子窘迫,烟具也没有置办。”
谭九把烟袋递过去,少妇吸了几口,很愉快的样子。
老妇说:“我在世六十多年,从来没碰过这个东西,真是不懂为什么有人嗜好这个。”
谭九说:“我也是不理解,原来没习上时从来不想,习上了就一刻也离不了。既然您儿媳有这个嗜好,就应该给她买个烟袋。”
老妇人笑着点点头。
这时夜已经深了,谭九打了一个哈欠,老妇人说:
“客人困倦,尽早休息吧。明天如果看到我家老头子,捎个口信,让他赶快送些钱来,家里吃穿都没有了。”
谭九连连答应。老妇又说:
“家贫无被褥,委屈郎君了。”
谭九说无妨,枕着自己的衣服躺下,片刻就进入梦乡。
早晨醒来,谭九身卧松林之间,露水打湿了衣服,毛驴拴在树上,正在啃树下的杂草。
茅屋不见踪影,旁边一座土坟在蒿草间半隐半现。他不禁毛发森立,急忙骑上驴前行。
走了七八里,谭九心里稍安,看到路旁有个小店,门口一个老人正在洗刷用具,模样和老妇人描述的一样。
谭九上前打听,老人果然就是郝四。
他很惊讶,就说了自己昨晚的经历。老翁落泪说:
“郎君看到的是我死去的老妻和儿媳,老妻去世两年后,儿媳因为难产和胎儿一同死去,没想到她们在地下还能相聚。不知道我那老妻借马去办什么事情。”
谭九也不由唏嘘,拿出五百文钱送给老翁,让他买纸钱。回来的时候又剪了两套纸烟具,加上一包烟沫到坟前烧掉。
兰岩先生说:郝四贫无容身之处,给人做工糊口,自顾不暇,想不到地下的亲人正嗷嗷待哺,让人感伤。
唉!鬼穷了还能向阳世的亲人求助,人穷了又能告诉谁呢?(故事出自《夜谭随录》)
2陈虚舟
平湖人陈虚舟会堪舆术,经常拄着竹杖给人找吉祥的墓地。
有一天,他走在富春山里,夕阳西斜归鸦噪树,正愁无处落脚时忽然出现一个老叟。老叟说道:
“先生给谁家探地?如此尽心尽力,日暮还流连山里。这里虎狼出没,不如到我家住下。”
陈虚舟大喜过望,跟着老叟走了几十步,看到一座房屋,院子低洼,积水未干。
进屋坐下后,老叟说:
“我姓邱,本来住在西乡白沙村,离这一百二十里,有四个儿子。儿子们给我在这建了一所别墅,可惜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老夫近来得了风湿病,坐卧不宁,先生路过我家的时候麻烦捎个信,让儿子们重新给我盖一所房子。如能办到,感激不尽。”
陈虚舟看老翁面色发黄,手脚浮肿,赶快答应。
又问了老翁儿子的详细姓名住址。
因为太疲倦,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忽然感觉后背火热,醒来已经日上三竿,自己趴在一座坟墓前的石头上,公众号:民间故事大全会。太阳炙烤着后背。
他起身回家,赶快去白沙村通知了邱老翁的儿子们。是否迁坟就不知道了。
故事出自《齐东妄言》,原作者总结说:
“风水的说法由来已久,不管真假,挑选干燥的墓地,让先人的遗骨安宁总是没错的。有些人为了求发达选墓地,停放先人棺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下葬,这是不孝的表现。”
《聊斋志异》里讲过一个故事,宋侍郎去世,两个儿子已经各立门户,分别高价找人相地。每天出入的术士像两只队伍。
一个月后,分别找到两块好墓地。出殡那天走到岔路口,两兄弟各不相让争执起来,都要把父亲抬到自己找到的墓地安葬。
争了一天也没结果,客人们都走了,抬灵柩的人实在受不了,也放下棺材走了。
大儿子建了草棚遮挡棺材,雇人看守。
后来又在旁边盖了房子。二儿子也在旁边盖了房子,这里逐渐成了一个小村子。
直到宋家俩儿子去世,宋侍郎也没得到安葬。
后来,两个儿媳妇把选好的地弃之不用,另外找了一个坟地,宋侍郎终于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