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匡衡,他可喜欢读书啦,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要带着本书。烧饭的时候呀,就在灶头前看,干活休息的时候呢,就在地头上看,连走路的时候还要抽空看几眼呢。家里穷,买不起书,他就到处借,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已经看了不少的书。有一天,他借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看的可带劲儿啦,看呀看呀,不知不觉的。这样就要落山啦。可是他还没把书看完呢。他们家那么穷,连油灯都点不起。天一黑,可就没法儿看书了。匡衡急得直挠头。哎呀,明天就要把书还给人家了,可我现在还没有看完呢,这可怎么办呢?忽然,他发现地上有一丝光亮,仔细一瞧。原来呀,他们家的房子太老了,墙上裂开了一条缝,隔壁家的灯光就从这条缝里透了过来。匡衡高兴极了,赶紧把书凑到那条裂缝前面,想借着那点灯光再看一会儿书。可是裂缝那么小,透过来的光线太弱啦,全都模模糊糊的,一点儿也看不清楚。要是灯光再亮一点儿,那该多好呀。小坤恒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裂缝太小了,那我就把它挖大一点儿,这样不就有更多的灯光透过来了吗?对,就这么办。匡衡赶忙找出了一把刀子,沿着裂缝周围挖呀挖呀,挖了一个碗口大的洞。隔壁家的灯光一下子就从那个洞口穿了过来,比刚才亮多了。匡衡再把书凑上去一瞧,嘿,每个字都看得清清楚楚。匡衡高兴地叫了起来,太好了,我又可以看书了。匡衡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洞口旁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看呀看呀,就快要看完了,忽然洞口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原来夜已经很深很深啦,隔壁的人家已经熄灯睡觉了。不过这个时候呀,月亮已经出来了,明亮清冷的月光透进窗口,在屋里洒下了一层淡淡的光辉,美丽极了。匡衡就把小板凳搬到窗子底下,就着月光看起了书来。夜深啦,四处非常宁静,只有蛐蛐儿在墙角唧唧地唱着歌。匡衡在蛐蛐儿的歌声里看呀看呀,终于把书看完了,他合起书,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安心的睡觉去啦。他觉得这一天过得非常充实。从此以后,小匡衡白天干活,晚上呢,就借着洞口透进来的灯光或者月光看书,后来呀,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