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人生有四大乐事,分别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直到今日,环境变了,社会变了,人心变了,「乐」也跟着变了。
农业时代,天不降雨则作物不生,视「久旱逢甘霖」为乐事,很正常。工商时代,大雨不停则寸步难行,「久雨逢晴天」也算乐事一件。
古时交通不便,一经分离,难有音讯,思念之余还能在他乡巧遇故知,怎不令人欣喜!今时科技发达,即使远在天边,也能透过3C产品密切连系,宛若近在眼前;可一天到晚粘着,反倒觉得厌腻,有时,「不遇」比「巧遇」还要高兴。
以前男女婚嫁靠得是媒妁之言,不到洞房花烛夜那天,很难想像柔指交缠的肌肤之亲,说是「大喜」之日,并不夸张。但到了现在,床第之事好比吃饭,未婚生子也稀松平常,随时随地都可以大喜,随之而来的是,剪不断的复杂关系,理不完的情感愁绪和扛不动的家庭重担。爽快一时,烦忧一世,倘能将一切都抹去,恐怕还乐活得多。
从古至今,「金榜提名,光宗耀祖」乃是传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当然要九族同乐。但翻开史实一看,皇帝常常换,伴君如伴虎,官官相斗,朝不保夕,纵有功名之乐,却不一定是齐家之福。所谓的「无灾无病到公卿」,纯属妄想,与其在惶然中等待告老还乡,倒不如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更清松自在。
作为一个现代人,能乐的事还有很多,例如,「久震瓦没破」、「开店客自来」、「妻妾不争吵」、「选举得高票」等等。为何会将这些事情视为乐事﹖ 因为很难如愿,所以总是祈祷。
因事而乐,这个快乐不会长久,也不可能在感觉上维持不变,原因就出在那个「事」的状态并不完善,一旦外在的状态起了变化或不如预期,「乐」就立刻消失了。
每天都能遇着令人快乐的事,当然很好,但如果是为了得到快乐,误以为只要努力做成某件事就能快活一辈子的话,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一个真正能够让快乐维持下去的状态,是无法经由做任何事情的成果来达成的,想要有此感受,就只能从心态上去改变。当你的心态是快乐的,天雨或天晴有什么差别呢﹖ 一样可以尽情的歌唱。吃好一点或差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一样可以笑得很开怀。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细数刻在心底的欢喜忧伤,哪怕日子过得清苦,亦无须在意,反正苦也一天,乐也一天,那就选乐不选苦。
是啊!当我们的心是快乐的,就不会有什么事是不快乐的,凡事只要换个角度,看见背影,或许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