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这是唐代诗人韩翃的名作。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人(今属河南.南阳)。他是唐.代宗大历(766年--779年)至唐.德宗建中(780年--783年)时期活跃的诗人,文学史将他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据晚唐.孟棨《本事诗》的记载:唐.德宗缺一个「知制诰」(撰写圣旨)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覆:与韩翃。然而,当时有两个人名叫「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同时进呈。德宗批:与曾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可见《寒食即事》一诗之名气相当高,连皇帝都知悉,而且非常之赏识。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用意,历代留下很多讨论资料,最常见的说法是这首诗有「讽刺之意」。然而到底讽刺什么?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交待「寒食」风俗。清明节前一天谓之「寒食日」,当天必须禁火。但依据汉朝的制度,当天皇宫仍用钻火方式燃烛,以分送贵戚重臣。「五侯」原指东汉的昏君桓帝册封五位宧官为王侯。而在本诗用以代称唐朝的王侯贵戚。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在描述唐德宗某年寒食日的情景,但见春风吹拂,柳絮四处飘散。至于「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描写入夜之后,皇宫仍派人分送王侯贵戚一些蜡烛,于是轻柔的烟气,在他们的宅第飘散开来。
历代诗评家都提及这首诗有讽刺之意,可是韩翃的笔法实在太含蓄;从字面上看,袛是描绘寒食日长安皇宫的风情画。那么,他的写作用意究竟何在?
原来东汉桓帝时所谓的「五侯」,都是被宠幸的宦官,而唐朝自唐肃宗、代宗、德宗执政以来,宧官势力越来越大,已经相当程度影响到朝廷正常的施政。寒食日理应禁火,皇帝却送王侯贵戚之家躐烛,显然违反既有风俗,而有「双重标准」之虞。韩翃为什么要重提汉代皇家的往事?显然在提醒皇帝,莫对近臣过度宠幸。
清朝.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批评道:「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 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原来韩翃的写作用意在此,他是以微婉的诗句,提醒唐皇帝务必明察自己的偏颇。
任何时代都有贴近「权力核心」的大臣,他们享有特殊待遇, 得到特别宠幸, 政治权柄不惜牺牲公平原则,以「双重标准」对待这批人,正是王朝衰败、覆亡的主因。古代诗人讲究「委婉谲諌」,韩翃这首《寒食日即事》自然也不例外。
淡水暮色
暨南大学校园
暨南大学校园花开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