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疫情大流行转眼过去,回望过去一段无法堂食的日子,也不晓得是怎样过的了。虽然街头有不少使人怀缅的味道,还不至于使笔者要报伏式地一吃再吃。味道其实从来都不只是来自食物,也来自与你共桌的人和当时经历的事。即使食物依旧、但人面全非的话,就再不是从前那种味道了。
笔者在想,生离和死别其实也有其味道。
笔者喜欢阅读文字,也没有什么艺术背景,连漫画也少看。绘本完全是另一种「文学」类别,是从来都没有意欲要拿起来细味。殊不知在一次市集见到一本印刷用的试版书,一看就被当中那淡淡然渗出的感情所触动。
老实说,不是书中那八道菜,而是真的吃到了死亡的味道。
人口老化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然而如何对待老人似乎仍没有共识。过往社会曾经以「善待」作为老人政策的焦点,「善待」这些曾经贡献社会的人口。现在已经变了,希望老人们能够「财政自主」,表面上是保障人口年老后仍可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却是向现实低头:无论是医疗或是殡葬,没有生产力的老龄人口对社会的负担实在太大。
然而老人家真的那么没用、那么没有生产力,以致没有「生命力」吗?
往往失去了才发现什么才是重要的。
人类这物种的延续,其实不止于生育。初生之犊需要他人传授人生经验、需要被照顾,就是所谓一代传一代。这些都与味道有关:家人烹调和共享的味道,盛载着家人生存的共同经验、无论是喜是悲、是穷是富,还有那最看不到、但又最强烈的爱。
或许我们尝不到他人家族传承的味道,但艺术、文字就能跨过那种时空的阻隔,着实地勾起了自身的成长记忆,同时亦告诉你成长之中(不限青少时期),谁人在你生命中留痕、谁人的味道使你一再回味。原来「老人」到死前一刻,仍忠心做着人类传承的伟大工作,只是不知何时开始,人类就轻视它、也鄙视他们。
没有过多的文字,没有使人审美疲劳的作画,却能使人一看就明白的,就是绘本。也许,已经看明白到《生死前的八种味道》绘本的作者群的美意,也直面到生死教育对人类整体的重要性(而不只是善终)。有了死亡,我们才真正明白活着的意义,也才能真正去爱每一个挣扎求存的人、珍视每次相聚和离散,不再视他人为物或者单纯经济价值。
离开了的人、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仍透过味道活在我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