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看画也记不起,画是有笔触的。粗糙、块状,打侧看还是立体的,放得久会脱色和布尘,像墙壁一样。从电脑设计vector graphic到AI拼凑的顺滑图片,从摸起来凹凸有致的纸品到滑不溜手的像素玻璃屏幕,精制、无瑕、平面,成了不刻意回想就照单全收的default。
又正如城市。
群体生活不是只有城市一种方案,正如民主不是政制的唯一答案,但它们都是符合现代伦理的最合适答案。而人活在有时限的最佳解之中,往往忘了那是一种选择和倾向,而不是必然。而教人焦虑和深觉无处可逃的,也是这一种必然。
所以任何打破必然的建议都值得一想,至少感觉上我们会自由一点。而自由无非不过是觉得有选择,是有意为之而非不得不。
城市以经济分工创造钱的流动,一手交一手的次数愈频繁,结构和环节愈复杂,经济便愈蓬勃。譬如制造一架车子,要装嵌的一定较一体成形的符合经济美学。有零件就有专精,有专精就有就业。钱从顾客来,分给一个又一个手碰过车的人。然后车子最好不是只是车子,还可以是炫耀的道具、家庭幸福的起点,再变成晚间司机的生财工具。公司也最好不要只是公司,上市收归本地或外地户口放着没用的钱,多手交一手,让流动来得更澎湃和粗壮。简单地理解,钱有多少用途,一个商业社会的产物就想有多少用途。定义再定义,每件产物都可以写一本字典。商品如果有意志,它不是盛载着商人的渴求以交换成钱,而是直接想成为钱,空无如水往复循环。
人的身分也如是。
种族、原生家庭、校园、爱情、婚姻、兴趣小组、球迷、工作,slash的出现便是连职业也要细分化。如果把城市放进显微镜,看到的原子便是我们的身分混织而成的繁杂之网,网上有网,叠加成疯狂平行的经纬宇宙。
但这都不是必然。预设是现状,不是唯一答案。
关于科技专家如何教育AI的方法,我们可以学到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指令与回应,而是开放的系统,提供大量素材,让它自己摸索与建构连结。有趣的是现代电脑学习的方式,正是最适合人的方式。反而人愈来愈像传统的电脑,被要求执行说一不二的字面指令。
如果,AI有天连缺点的美也学会了,不是只有顺滑的笔触、不是只有读得通顺的字句,它们的出品定必会更为深刻。但暂时而言,人类应当快乐的是,在那片顺滑精制的网络平面汪洋之中,当一切让人舒舒服服方便消化的东西也有电脑代劳,人便可以尽情把自己的粗糙、瑕疵、偏执、奇怪、前后不一都一一端出,有个性不再是任性,反而是一种供应。如明星过渡至KOL的过程,高清回归到DV像素的潮流,从卖虚幻到卖本性,卖巧琢到纯氛围。当AI把人类给当代经济切细得如葱花般的身分接管、筛走,人或许更能当回一个人。不用再自阉、把说人话的语气抑压,也不用再假装有洁癖追求完美。如Miró一般,意义不明地制造朴实的符号,如果里头真有魔法,那便是人脑进化未全但又总在适应,永远也是过程没有完成的暧昧美。人类是瑕疵品,所以一直不会有成品。
那就叫做诗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