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洲是马占山骑兵团的一个上尉副官,是八面城人。1933年那咱,他也就是二十七八岁。这人高个子,四方脸,办事一摆三件,走路一溜风,枪打得准,马骑得好。马占山特别喜欢他,有什么事都让他去干。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来了好几个团。马占山下令, 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堵在嫩江大桥的甫岸,决不让打过江北来。他们当天就摆好阵势,打头的是骑兵团,炮二团做后卫。午后日本鬼子在桥南也扎下了营,马占山派副官于清洲带二十几个人到江那边侦察去了。
这二十多个人中有团长,副官,还有一些警卫队。他们过桥后,走了挺远也没发现小鬼子,就去打听当地的老百姓。老百姓说:“昨天傍黑,日本鬼子先来了,今天早上又都撤走了。”于副官想了想说:“不好!敌人可能有埋伏* ”又问一共来了多少鬼子兵,都是啥样武器装备o老百姓说, “少说也有百八十的。”于副官说:“咱们得马上撤! ”正说着,苇塘里枪就响了。团长下令撤,于副官让大伙儿头前走,他在后边打掩护。于副官这枪打得特别准,不大会儿,就揖倒了十几个鬼子。他们刚撤到桥头,一看,又上来十几个日本鬼子。他对旁边两个士兵说, “你们快撤回去,我掩护。快! ” 那两个士兵拗不过他,只好往后边打边跑。于副官又打倒了三个日本鬼子,扔出几颗手榴弹,借着烟雾撤到大桥当腰。他猫着腰刚想要跑到桥栏杆下,不慎,挨了敌人一枪,子弹从小肚子穿了过去。于副官一手向敌人射击,一手捂着小肚子,双脚用力踢马,马就放巴掌似的往回跑。不一会儿,于副官跑回了驻地,伤口流血不止,脸疼得煞白。马占山跑来看他,安慰他好好养伤,又立即找来军医,紧急抢救。可是由于伤太重,当天夜里就死了。
敌人开始向大桥进攻了,为了不叫于副官的遗体落到日本鬼子手里,马占山找来当地的村长,亲自嘱咐说, “你们一定要保护好于清洲的遗体。他是个英雄,是为了保卫中国的河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等打完了仗,我要派人把他运回家去安葬。”那个村长也有爱国心,连连答应$ “请您放心,我一定保护好就是了! ”马占山还不放心,又说,“如果于副官的尸首落到日本鬼子手里,可别说我要你的脑袋! ”那个村长连夜把于副官的遗体,用两个喂马的长条大石槽子扣起来,埋在地下。日本鬼子占领江北后,多次来找于副官的遗体,都没找着。
仗打完啦,马占山当即派人办理运送于副官遗体返乡一事。那个村长得到了马占山的通知,马上把于副官那冻僵的遗体,从石马槽中抬出来。为了不被日本鬼子和汉奸看见,先用秫秸捆好,立在不被人注意的墙音品旁。冷丁一看,和一捆柴火一样,一点儿也不扎眼。
马占山看好日期,把一口特制的紫檀色大棺材,让人抬到开往日本占领区八面城去的货车上,马占山也上了货车,由一伙儿穿着铁路员工服装的人护送着。等货车开到江桥附近的小火车站停车时,那位村长早派人把于副官的遗体运到了。
当地的铁路员工对爱国军官很崇敬,知道这个事后,人人都主动上前帮忙。他们设法把日本鬼子支开,让火车上的人把棺材盖掀开,很快地把于副官的遗体入了殓。那辆货车开到八面城时,于副官的父母、兄弟姊妹和带着三岁儿子的媳妇,早都迎候在站台上了。就这样,终于把于清洲的灵柩送回了老屯于家沟。安葬完了,人们都夸奖马占山真是个堂堂正正的军官,是个爱兵如子的好将领。
讲述者*赵中文男80岁汉族叮平市条子河
乡三合村农民读过三年书
采录者*赵高山男54岁汉族文化干部
大学毕业
采录时间’ 2986年
采录地点,公主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