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村庄,住着郑儿和郝娘小夫妻俩。这小两口儿啊,那心都像刚出锅的豆腐,又热又软。
郑儿去赶集,看见一堆人不知围着干啥,说说笑笑挺热闹。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儿,穿得破破烂烂,坐在地上,身前还挂个牌子。那牌子上写着M 卖爹爹,分文不要.
①拣香油,占便宜
郑儿知道这老人一准没儿没女,才自卖自身。他想把老人领回家,又怕媳妇不愿意。想了一会儿,有了。媳妇不是叫我买便宜东西吗?这老人一文不要,可算便宜到家了。
郑儿背着老人回到家,把他放到炕上。郝娘正在园子里摘菜。郑儿跑过来直冲她乐,把买爹的事,一五一十地学了一遍,还说,“我就知道你的心,请位爹爹来,准乐,你不知有多少人抢哪!“郝娘也是好心肠的人,她哪能不愿意呢!老人正躺在炕上睡觉,就听郑几说* “爹爹,您儿媳妇拜见您来啦!“老人捋着胡子直点头说:“好孩子,好媳妇! ”郑儿和郝娘商量给爹做点儿啥饭吃,老头儿说‘ 〃儿呀,爹爹年老牙不好,啥青菜也咬不动,得掂掇点儿软乎的东西做。”郑儿说, “做豆腐吧?“老头儿摇头* “唉,豆腐这玩意儿,我一吃就拉肚子,不中。*媳妇说* “做倭瓜吃吧?” “唉,倭瓜倭瓜,一吃就窝在心口窝儿啦!不行。”咋办?小两口一合计,只有肥肉又软又香,就割一斤肉。肉一端上,老人脸就沉了下来,“肚子发凉, 光吃肉,没有酒,哪行1 »郑儿又急忙跑出去,打来了酒,这顿饭才算吃成了。
这可笑坏了左邻右舍,人们当面背地都说郑儿两口子傻透了腔儿,捡个爹侍奉c天天吃肉,顿顿喝酒,这个爹不把小两口折腾得喝西北风才怪呢!邻居们说啥,小两口都好像没听见,照样孝顺爹爹。可是小小的家当,真也架不住天夭吃肉,顿顿喝酒呀1
一天,媳妇急得在地下转悠,没钱买肉打酒了.郑儿从地里回来,也犯了愁,想凑合一顿吧,又怕爹爹生气。势逼无奈,跑到邻居家借了点儿钱,饭桌上还是有酒有肉的。
转眼到了冬天,媳妇给老人做了件棉衣,老人用手一摸,就扔在一边儿了,他嫌这棉袄死板板的,又硬又沉。小两口又愁住了,邻居们笑坏了,大家说* “你家这位爹爹是金的还是银的?他穷得自卖自身,干啥还这么刁难人?把他撵走算了!“郑儿和郝娘却说,“别这么说,人都有个老,老人有老人的难处和脾气呀。”两口子问爹爹穿啥棉衣不沉,老人说3 “细绒又轻又软还暖和© ”两口子把细心侍弄的十几只鸭子都杀了,炖肉给老人吃,鸭毛给老人絮了棉袄。
一晃儿一年过去了,装米的缸亮了底,做不成饭了,借的债堆成堆,要债的人不离门。小两口儿怕被爹爹知道,小声央求人家宽容几天。
一天,老人忽然喊儿子和媳妇。小两口寻思又有啥要求,爹着胆来到老人跟前。老人从腰里摸出封信,笑哈哈地说, “郑儿呀!你跑趟腿儿,把这封信送到京城,交给皇上I ”小两口儿听了这话都愣住了。郑儿说,“爹爹呀,京城倒可以去,可是给皇上送信,这不是说笑话吗?“老人四平八稳地坐着,手捻胡子笑了。他说,“我叫你去,你就去,皇上的信咋就送不得,他不过是一国之君罢了。”嘿1郑儿和郝娘都叫起苦来,爹爹是老糊涂啦。可胳膊扭不过大腿,郑儿没法儿,接过信又问* “我咋能送进皇宫里去呀?0老人说, “不管你走到哪里,把这封信拿出来,人们一看信皮,就没人拦挡你。放心地去吧!“郑儿不敢不从命,他上路进京了。说也奇怪,他一路上走到哪里,人们都恭恭敬敬地对待他。郑儿顺利地来到京城,到皇宫门前。郑儿拿出那封信,卫士一看:“嘀1失礼了,失礼了,你先等等,我呈给皇上* ” 一个卫士拿信走了。
郑儿向另一个卫士打听说t "大哥,这是封啥信哪? ”卫士笑着说:“你看那信皮上的大红印,写信的人是咱们年老退位的老千岁啊,是皇上的叔叔呀! ”
郑儿一听,吓坏了,心里话,妈呀,我家养着位老千岁王爷?咱平民百姓咋管老千岁叫“爹”,这不是和皇上拉平辈儿了吗!想到这儿,他撒腿就跑。卫士喊道* “回来,回来!你咋跑啦? ”郑儿回头喊. “信送到了,我没事了。》
皇上拆开信,只见叔叔在上面写着, “告老想清闲,耳朵却塞满o传说当今世,尽出不孝男。亲自来察访,耳闻不如见。不孝儿女多,大孝有英贤。郑儿和郝娘,堪称孝典范。呈文吾皇阅,派人来接还。认民干殿下,立匾城门悬。吾告天下人,以劝不孝男。树立好民风,家国得平安。”皇上看了乐坏啦,命令大臣们快去接皇叔和干殿下。
郑儿还没到家,皇家人马已到,真是浩浩荡荡,穿着蟒袍、腰横玉带的大臣们,一个个都进了小草屋,正对千岁爷跪拜呢。
满村子的人们都惊呆了,把郝娘也吓傻了o等郑儿喘喘吁吁到家见了媳妇,都不知道咋的好了.这阵儿,只听大臣们喊, “请殿下! ”郑儿郝娘哪见过这样场面,他们都猫到墙背晁里不敢出来了。八王千岁下地硬把小两口拉出来,告诉他们真相。八王千岁一手拉一个,三人上轿进京去了。
以后呢?皇城挂没挂贤孝匾不知道,可孝子的故事却流传开了*
讲述者:张尊华男57岁汉族长春市干部大学毕业
采录者,李艳女干部高中毕业
采录时间* 1986年
采录地点,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