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一座古庙里,有两个和尚,年龄大的大,小的小,庙里的零散活儿没人干,就雇来一个叫吴二的杂工。吴二能说会道,到庙里没几天,就把老和尚溜住了。老和尚心实,也就把吴二当成了知近人。
一晃到年根儿底下了,老和尚对吴二说, “你回家看一看,过个团圆年,早点儿回来。*说完给吴二带了些散碎银两,吴二就下山了。走了好几里地,吴二又回来了。老和尚挺奇怪,就问吴二,“你怎么又回来了? ”吴二说, “我走着走着,看见身上沾了几根草,这是庙里的东西,我怎么能带回家呢! ”说着,把身上的几根草打扫下来,又上路了。老和尚心想,这吴二连一棵草都不占,真是不可多得的正人君子。
过了年,吴二早早地回到了庙里,老和尚挺乐,对吴二说:“正好,你回来了,我明天要出去化缘,庙里的事你要多费心,别出什么闪失。别的我不担心,前殿佛龛上有七个香炉,两边摆的那六个是铜的,中间那个是金的。那是我各处化缘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是我大半辈子的心血呀,你千万千万看管好。”吴二说,"师父你就放心吧,有我吴二在这儿,决不会出什么差错。”
老和尚安排妥当,第二天就下山了。这一下,吴二可得把了,他把金香炉偷偷包好,跟小和尚说3 "我到外边办点儿事。”就跑了。
过了几天老和尚化缘回来了,一进庙就招呼:“吴二,吴二! “招呼半天没人答应,觉得奇怪,就问小和尚。小和尚说, “你走的第二天,吴二就说下山办点儿事,到现在也没回来。》老和尚一听不对劲儿,赶忙跑到大庙一看,果然金香炉没了,当时就晕过去了。
老和尚苏醒后,就下山去找吴二,一连好几天也没有个下落。这天眼擦黑时,来到一个大户人家门口,一看大门悬灯,二门结彩的,不知办什么喜事。老和尚敲了几下木鱼, 家人一看是出家之人,赶忙把他安排在门房里,回身又去安排饭菜。
这个大户人家,老爷在朝为官,膝下生有一子,名叫王升。王升年少多病,娶张氏为妻。不想张氏过门不几天,王升就去世了。张氏年轻丧夫,守寡十年,皇上知道了,龙心大悦,降旨为张氏修贞节牌坊,今天王老爷正宴请宾客,为此事祝贺。
事也凑巧,家人到厨房为老和尚安排饭菜,正赶上厨子们忙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荤啦素啦的,就胡乱地炒了一些。本来老和尚又累又饿,见饭菜端来了,一顿下子①就造巴了,然后就睡下了。
老和尚常年吃素,冷丁地沾点儿荤腥,肚子就有点儿搁不下了。睡到半夜就折腾起来. 刚到门外一个暗处准备解手,就听绣楼上下来两个人,边走边唠,细一听是一男一女。女的说3 “表哥,你仇后别来了,明天圣上要为我立贞节牌坊,咱这事要让人知道,可有欺君之罪呀1 "男的说,“咱这么多年的交情,你立了贞节牌坊也别把我忘了。”女
①一顿下子,不歇气地,
的说, “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说完,两个人又亲近一番,女的开门把男的放了出去,又回了绣楼。
老和尚是个火性子人,一见这个又养汉又要立牌坊的事,心里就来了气。又一想,自己用大半辈子的心血积攒起来的金香炉被人拐骗走了,今天误吃了荤菜,破了戒律,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想到这儿,从囊中取出笔墨,在大门上写了四行字$
不爱寸草爱黄金,
出家和尚开了荤,
贞节烈女送情人,
哪有一个正经人!
写完,一头撞死在影壁墙上。
讲述者:佟贵宪男45岁汉族舒兰县
退休敬师初中毕业
采录者*李凤坡5 46岁汉族文化干部
采录时间, 1987华2月
采录地点t野兰县白旗镇沟北村
附记,
舒兰县杨景采录的《实心人》情节与上文基本相同,说的是一个财主,辞掉了一个火佚,火佚扛着行李回到家打开一看,发现里边拐来一把苕帚。火佚赶忙往返百里之余,把苕帚送到财主家C财主见火佚如此正派,就又把火佚留在家中看金子,火佚借机把金子全部盗走。
为找回金子,财主到处找火佚。夜里,路过一个他曾给立过贞节牌坊的寡妇家,意外地发现寡妇正送情人$又路过一个庙,庙上的和尚是个德高望重、颇受人们尊重的方丈,不想,这个和尚竟搂着个姑子睡觉呢。财主一气之下,在庙门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寸草不爱爱黄金,
贞节寡妇送情人,
和尚搂着姑子睡,
世上哪有实心人。
伊通县陈跃采录的《一针不图》的故事说,一个买卖人住店,起早赶路误将店主缝补衣服的针带走,走了四~五里地,又返回还针,被店主留作伙计,一有机会,就拐走了店主的细软0店主寻找这个忘恩负义的人时,先遇到了偷吃肉的和尚,又逢即将立贞节牌坊的女人私下约会,于是店主人写了这样四句话.
一针不图拐银走,
烈女拉着情郎手,
出家和尚偷吃肉,
世上好人哪里有。
采录到这个故事的还有公主岭市杨形峻、梨树县郑连庆、白城市韩殿阁、蛟河市孟庆华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