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个当铺,叫“聚宝当",地处繁华的城中心,生意非常兴隆。店内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小伙计,名叫李成。
一天清晨,李成刚收拾完毕,就见走来一个中年人要当东西。来的人掏出一个精美的红木匣,打开一看,里面一颗又亮又大的珍珠。店主张师傅仔细辨认后,当下就写了当票,当票上写的是“当银壹佰两”。当珠人收起当票和银子高兴地走了。李成等那人走了以后对店主说:“师傅,刚才当珠的神色不对,在您看珠时,他十分紧张,您给他银两后,他脸上马上露出喜色,接过银子就急急忙忙地走了。那珠子您还得好好看看。” 听李成这么一说,张师傅也吃不准了,心想,还是找同行们来看看吧。找来的同行也都难认定是真是假。这时李成领来了一个伙计模样的人。这人说3 “现在宫里有人用琉璃做珠子,以假乱真.师傅告诉我一个分辨真假的法子——从珍珠的光泽、圆度辨别,然后再用刀刮,珍珠刮下来的是粉,而假珠刮下来的是片儿! ”大伙儿当场做了实验,刮下来的是片儿而不是粉,众人齐声称赞这人的聪明伶俐。同行们走后,可把张师傅吓坏了,让人骗了,还搭上了壹佰两银子可怎么还?急得无法,心一横,死了得了。就在他要悬梁自尽时,被来送饭的李成救了下来。李成说,“师傅,您别着急,拿出二十两银子我来想办法。w师傅也不知他想什么办法,就拿出了二十两银子。第二天一早,李成拿着银子来到城里最大一个饭馆儿“松鹤楼”,订了酒席,宴请同行师傅们。中午,全行当的师傅都到席了。在酒席上,李成捧出那颗假珠,说,“我师傅一时疏忽,错把假珠当成真珠,望各位师傅记住这个教训。今天,我当着众人的面把这颗假珠砸碎。”说完,手举铜锤把假珠砸碎了。
晚上,张师傅对李成说:“银子没追回,还白搭上了二十两,又把假珠毁了,这可怎么办? ”李成劝慰道:“师傅,你看明天的吧! ”
第二天刚要开店门,上次的当珠人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拿出当票和银子,高声叫道, “赎珠!》这可把张师傅给吓坏了。李成不慌不忙地走到当珠人面前,接过银子和当票,就说:“你稍等,我给你取珠去!”李成取出珠子交给当珠人,说,“原货在此,银子过好秤,一百两。”当珠人接过珠匣子踉踉跄跄地跑了。李成高兴地说,“师傅,我昨天当众砸珠的事,很快就传遍全城,当珠人来赎珠子是趁机要敲诈一笔。那天我砸的是我请人仿制的假珠。”张用傅听了,夸李成是有心计的人。
讲述者,吴艳山男79? 汉族东辽县椅山乡农民不识字
采录者,李升堂男23岁汉族东辽县干部初中毕业
采录时间।1982年7月
采录地点.东辽县芦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