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周那阵,重庆这地方是巴国的旧都。巴国的西面是蜀国。蜀仗恃是大国,想先 灭巴国,而后出夔门与楚国争雄。楚国是巴国东面的近邻。巴楚互订盟约,共同防蜀,致使 蜀国多年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年,蜀国突然进攻巴国。巴国忙求救于楚。谁知三番几次派专使前去,楚国还是 不发救兵。正当巴国危急万分,国君一筹莫展的时候,武班中闪出一位将军,这人叫曼子, 是巴国名将,人称巴将军。巴将军躬身上前对国君说:,,启奏吾王,当初楚国国力不振,与我 订立盟约,互为相依。现楚国穷兵献武,西吞哪、轸;东噬陈、蔡;对巴早已垂涎。今彼按兵 不动,是坐观成败,妄想收渔人之利。臣愿请命出使楚国,晓以大义,请楚王发兵。”国君怕 巴将军走后,蜀兵到来无人率众御敌,故未准奏。巴将军说:“曼子纵有三头六臂之力,万夫 莫挡之勇,臣粉身碎骨难解巴国之危。为今之计,只有巴楚联合,才能破敌。”国君无奈,遂 命巴将军出使楚国。 ①五妇吟:在今绵阳市梓潼县境内。五丁,指五个力士。五丁开山故事见于北魏邮道元《水经注•沔水九 115 :工也: Y : ... I .;;;・;»:二.■,二£ [.上;屏.我*•1:-7/. . . , 0;二 巴将军一到楚国都城,先去拜会他的好友梁和。梁和是楚国大夫,人很忠厚。他向巴 将军透露了楚王按兵不动的企图,确实是想坐收渔人之利。巴将军说服梁和,要他劝楚王 出兵。梁和权衡厉害,答应助一臂之力。 第二天,巴将军见到了楚王,重申两国唇齿关系,请楚国从速发兵援助巴国抗蜀,于巴 于楚都有利。楚王沉吟许久才问「事成之后,何以谢孤?”巴将军见楚王图利忘义,再讲道 理也无济于事,便说:“事成之后,曼子以奉节、夔门、称归三城相谢! ”楚王不放心,正犹豫 不决,旁边的梁和忙对楚王说:“吾王放心,巴将军以三城相谢,其心至诚。臣愿作保!” “好! ”楚王才下令出兵。 巴、楚联军一举击败蜀兵之后,楚兵占据了夔门、奉节、秫归。楚王派梁和来巴国索取 这三城地契。巴国国君忙问巴将军:“爱卿,楚据夔门,扼我咽喉,如何是好? ”巴将军一面请 国君勿忧,一面亲自出城,迎梁和入驿馆,盛宴厚待。席间,梁和说明来意,巴将军听后反脸 沉说道:“巴楚共防蜀兵,两国立有盟约,楚国理应守约出兵。今却趁机强占巴国城池,真 是岂有此理! ”梁和一惊,忙问:“将军怎么忘了楚救巴于危难了呢?”“大夫!巴国人永远忘 不了楚国援救巴国的恩德。但是,楚国也不应该忘记巴、楚两国是唇齿相依,若巴 了,唇亡齿寒,蜀兵顺江东下,楚国焉能无患?楚国出兵,既是帮助巴国,也是捍卫自己。巴 国虽小,而多年来齐心抗蜀,未必就无助于楚?”“呃! ”梁和自知理亏,着急地说:“哎呀,将 军!你许楚王三城,是我作保的呀,叫我如何回去见楚王呢?”巴将军站起身来,向梁和深深 一揖道:“曼子决不难为足下! ”说罢,右手“喇”地拔出佩剑,左手抓住自己头顶发髻,高声 说:“大夫!你带着我这颗头回去,对楚王说:曼子的头可以害曙巴国的土地不可割!请来接 头! ”说时迟,那时快,“嚓”地一剑,巴将军把自己的头割了下来。 梁和带着巴将军的头回到楚国,见了楚王,沉痛地诉说了经过。楚王也暗暗吃惊:巴人 如此,巴国不可图也。忙下令从巴国撤兵。楚王想道:若我楚人都如曼子,天下有何不可图 也。遂下诏将巴将军的头,用金匣装殓,以大将军礼仪厚葬于楚。 据说巴将军的身躯,巴国配以沉香木雕刻的头,以大将军礼仪厚葬于城西的七星岗 ±0所以,重庆人称此为“将军坟”,又叫“巴曼子墓工
讲述者:程梓贤男69岁重庆市著名评书艺人初中
采录者:王正平男 48岁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干部高中
附记: 将军坟.即巴曼子墓.在重庆市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此墓葬有东周时巴 楚葭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刻立的巴将军事迹石碑。1922年重修时,荣县但懋辛书碑“东周巴将军曼 子之墓工该墓为市级保护文物口 此故事在重庆民间广为传述,命题不尽相同,但内容情节与本篇大同小异。该篇选自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3年出版的《山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