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广出才子的地方,考生往往恃才骄傲,主考官必须是才能出众,文思敏捷的人 担任,方能完成任务。 李翰林初到江南,兴致很高,想一览江南风光,他租来一只小船装成一艄公,在河里划 船耍。一些赴考的童生,要乘船过河,李翰林便来渡他们。考生一上船,就吟起诗作起对来, 非常热闹。 一个考生说「‘风吹杨柳千枝动J 另一考生说「雨打江河万点波。” 李翰林看着这般情景,一边推船一边说:“那些童生「千枝"万点',你们数过了吗?” 一个考生傲慢地说:“那你说怎么对? ”李说:“按我想,应该改为‘枝枝动一点点波乙”那些 考生听了觉得艄公挺有意思,便不再喧哗了。 康熙六十年,李翰林二下江南主考。他装作一位游客暗察考棚。考棚设在张家楼,楼 高三层,考生们正在那里打牌掷骰子,毫不在乎。有的考生议论说:“据说这次主考官是四 川人,有点厉害J有个考生说:“厉害,他读过《三字经》么?” 李翰林下楼来,就在墙上书了一首《题张家考棚》: 一上张家楼上楼,眼观四水碧横秋。 不是巫山云雾隔,看破江南十二州。 考生下楼来时看见了诗,大家都在猜测:楼上见着的那人,可能是主考官。正式考试这 天,考场门口挂了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个灰线包。很多考生都没引起注意,一直坐着等 出题。但也有的考生机警,见主考官不出题就知道了门上挂的东西,它暗示“三才者”,把考 卷还是答起了。第二天再考,考场前站着三个剃着光头的小孩子,它示意为“三光者工这 天又有一些考生弄得莫名其妙。第三天,他用一个书童,背着一个小鼓遍街打,口喝“看题 罗!看题罗! ”临着考试,又不见出题,原来这题是“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工这天又有不少 人交了白卷。 三考结束,有人对李翰林不满,在他的住处门上写了: “四川老棕,头重脚轻根底浅 李翰林出来看后,马上在旁边写上「江南嫩笋,嘴尖皮薄腹中空」 一些考生看了,虽然不满,但也不敢骄横无礼了。
讲述者:李显科男70岁通江县退休干部
采录者:赵明智男50岁通江县志办干部
采录时间、地点:1985年3月于通江县城
附iB: 李钟峨(1662—1750)字雪原,号芝麓,四川通江县九浴溪(今兴隆乡一村)人口清康熙癸酉举人.丙戌 进士 .曾任翰林院检讨.大常寺少卿等职。教过乾隆皇帝.官至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