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假降钟会,想借钟会的力量来对付邓艾、卫瑾,然后再立汉帝。哪晓得泄了密,让 那凶狠的魏监军卫瑾先动了手,被逼杀于成都乱军之中。 卫瑾这家伙,虽说相貌不扬,却是心狠手毒。他得了事,一面派人到甘肃天水去剿杀姜 维全家,一面又亲自动手解剖姜维的尸体,说要看一看姜维的胆究竟有好大。解尸后取出 姜维的胆一看,硬是大得吓人,像个大鹅蛋。他掂了掂血淋淋的胆,命令手下人把姜维的胆 交给一个姓李的魏人替他保管,待事平之后,他要以胆下酒。 卫瑾派往天水的人回来说:“除姜维的妹妹姜姑在逃外,姜家全家已杀死「卫瑾下令 * 说:“继续搜查姜姑,一经发现,就地砍头!” 芦山有个姓范的县令,听说汉大将军姜维被卫瑾害死在成都后,悲痛欲绝,选派了两 名有勇有谋的差役前往成都,要他们设法把姜维的尸首搬回芦山来安葬。两名差役乔装打 扮之后,动身赴成都。两名差役费尽心血,结果只取回姜维的胆。差役把卫瑾害死姜维的 经过及他俩是咋打听到这些情况后,又设法把那管胆的魏人骗出城来,用酒灌醉后杀了, 取回将军义胆的经过一一禀报县令。听完差役的禀报,县令泪如雨下,双手捧着将军义胆, 仰望苍天,顿足大哭。芦山百姓听说姜维遇难身亡,县令又取回他的义胆,也都蜂拥而至, 汇集县城。一时间,哭声震天。城东盐井坡上的一块千年大石头被哭声震开一个大裂口。 县令一面揩眼泪一面向众人说:“石山开口,这恐怕是汉大将军在天显灵,要我们把他的忠 魂葬于此处吧! ”于是县令把姜维的胆葬在了大石缝里。那大石缝慢慢地合拢了。后人树 碑,上写“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之墓”。这就是芦山的姜维坟。 姜维的妹妹姜姑,听说哥哥已被卫瑾杀害,父母也无一人幸免,眼下卫瑾又八方捉拿 她,本想到成都探听一下哥哥的尸骨所在,但怕落入卫瑾之手,只好作罢。她突然想起:早 年哥哥在芦山屯兵筑城,自己曾随哥哥去过,很受百姓拥戴,何不到芦山去一趟,或许还能 打听到一些消息。主意拿定,她昼伏夜行,翻山越岭,直奔芦山。 几天之后,她来到芦山。于是,百姓们拥着她来见县令。县令见姜姑沿途吃苦,疲惫不 堪,急忙接入后室,便向姜姑诉说将军被害经过。姜姑听罢,泣不成声,忙给县令跪下千恩 196 万谢。小小县令咋个受得起这个礼哟,赶紧把姜姑扶起来,自己“蹦”的一声跪下去: 第二天,县令一行人又陪姜姑上盐井坡坟地凭吊。姜姑见坟,痛不欲生,泪流满面,扑 在坟上昏了过去。县令怕她气坏身体,连忙差人扶她回县衙。 几天之后,姜姑要辞别芦山返回天水。县令见她只身一女子,虽说有些功夫,总感到不 放心。如果一旦落入卫瑾之手,纵然不死,也要脱一层皮。于是苦苦下话,请求姜姑留在芦 山。姜姑见县令这般苦心,又如此厚恩,想到天水没有了家,便依了县令的请求,在芦山住 了下来。她教芦山百姓学文、习武,精耘耕作。数年之后,姜姑便与县令结为夫妻。 芦山百姓有了姜姑的帮助,都很高兴,像尊重姜维一样尊重她,尊称她为“县祖”,把芦 山称为“姜城”。这对恩爱夫妻,爱民如子,惜才如命。百年之后,姜城百姓为了让子子孙孙 都不忘记姜氏兄妹给芦山百姓带来的幸福,为姜维立了“姜公庙”,为姜姑建了“县祖庙”
讲 述者:邓礼全 男73岁 篷溪县退休工人 不识字
采录者:邓文明男39岁雅安市工人高中
采录时间、地点:1986年9月2。日于邓礼全家
附记: 据《芦山县志名墓》载:蜀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墓在治内城东北龙尾山顶金井阁,清康熙四十六年 丁亥邑令张绪奉四川抚军熊公命立,有石碑。“相传,此为姜维胆墓,忆三国志维传为后来所杀、剖其腹, 胆大如斗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