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宝光寺原先没得罗汉堂。清朝道光初年,方丈妙胜和尚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去朝拜 ①啄瞌睡:即打醯睡. 各地寺庙,画下了各式各样的罗汉堂图样和罗汉神像,一路上也募化了三千多两银子。回 到宝光寺后,就请起工匠,选择黄道吉日,开始动工修建罗汉堂。 罗汉堂的工程很大,光是一抱粗的大柱头就要百多根。妙胜和尚想,宝光寺周围团转 都是平阳大坝,不出木料,倒不如打石柱头。石柱头火烧不燃,虫蛀不烂,比木柱头更结实, 但一动手,又遇到了难处。石柱头要一锤一钻地打,打好后还要爬九十九道坡,过九十九道 拐,走百多里路,从金堂云顶山运到庙子头。运一根石柱,八个精强力壮的年轻人,也要扎 扎实实累半个月。妙胜和尚把全庙子年轻力壮的和尚都派去运石柱头,搞了半年多,才运 拢二三十根。 一天,庙子头来了八个挂单和尚。他们一个二个面黄肌瘦,弯腰驼背,看起来都有六七 十岁了。可是,他们却很吃得,顿顿都是好几大碗。三天客饭过了,他们还是照样吃了耍, 耍了睡,啥也不做。时间长了,庙子头的和尚些都不安逸他们。一天吃完斋饭,专管留饭的 行堂和尚黑风扫脸①地骂道:“你们这八个饭桶,光吃不做,宝光寺供不起你们了,该滚得 罗! ”八个和尚听后,步出山门就走。方丈妙胜晓得后,生怕这几个年老有病、无依无靠的佛 门弟子挨冷受饿,赶紧亲自撵出山门,把他们请转来,还专门派了两个和尚经佑他们。 第二天一早,这八个和尚都手提禅杖、身披袈裟,雄纠纠地出了庙子,直向金堂走去。 才半晌午的样子,就拢了云顶山。他们选好地方用禅杖一划,山石就迸成大小长短都一样 的石柱头。再用禅杖当鞭子,把一根根石柱头像牛马一样赶到沱江边上。他们一起把禅杖 丢下沱江,八根禅杖一下就扎成了两个筏子。八个和尚又使法力把石柱头搬到筏上,脱下 袈裟挂起就变成风帆,直把石柱头运到新都的泥巴沱,又用禅杖当鞭子赶进了宝光寺,这 样来来往往十多天,罗汉堂的九十六根石柱头就运齐了。 宝光寺修的罗汉堂是一个田字再加四条边,罗汉塑像要围着它排四层,中间是一尊两 丈多高的“四面观音”,在观音的塑像上还要修一层八角形的阁楼。这下把掌墨师难倒了, 他们又画图、又打样,整了十多天,横顺都作不好。妙胜和尚也焦得来饭都吃不下。 一天清早,四面观音的头顶上,忽然出现了八个阁楼。大家把细一看,阁楼的柱头是八 条禅杖,楼顶盖的是八件袈裟。妙胜看了就晓得是八个老和尚干的,赶忙去给他们道谢。可 是,找遍了宝光寺,连个影子都没有找到。妙胜心头明白,遇到神仙了。 说来也怪,罗汉堂的五百六十九尊罗汉像塑完后,刚合适剩下八个位子,妙胜方丈就 把这八个老和尚的像也塑了上去。
讲述者:释广度新都宝光寺老和尚
采录者:冯修齐男55岁新都县文管所干部大学
采录时间、地点:1985年夏于新都县宝光号 ① 黑风扫脸,这里指扳着一张很不高兴的脸。
附记: 宝光等位于四川新都县北,距成都19公里。相传始建于东汉,明代该手段。清康熙九年3670)重仆. 宝光力占地约「2()包,为-塔、五殿、卜六院之建筑科,寺内庭院殿宇,壮丽雄伟,檐拱门窗,雕刻精荚-" 汉堂之兄仃罗汉,造型生动・中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