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五粮液并不叫五粮液,因为是用五种粮食混杂酿造成的,所以称作“杂粮酒,,对 这个名称,不仅喝酒的人说起摇头,酿酒的师傅、老板更伤脑筋,都在想给这美酒起个好 名。不少人也给起过不少名称,可都总觉得不如意。 一天,有人给酿酒老板出了个主意:“把地方上的风流名士们邀约起来,请他们来为这 天下名酿正名如何?” 这主意一出,槽房老板马上点头同意,当下就请帐房先生写了一抹多请帖发出去,约 定某日某时前来小酌,也没说是为啥。地方上的文人墨客们一见有机会品尝天下名酿,哪 有不喜欢的,尽都按时前来赴会。 这天,槽房老板在客厅里摆满了一桌桌山珍海味。上席的自然是特别勾兑的陈年老窖 杂粮酒。酒过三巡之后,主人才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面对大家谈了今天请客的宗旨。主人的话题一开,四座酒客便一起摇头晃脑地议论起来,都说这名称早该改了,可到底改成什 么,却一时谁也下不了断章。这时,大家发现,坐在首席的举人杨惠泉,一直闷头喝酒没开一腔,不由尽都调头问 他:“举人公,你咋个一腔不开?有何高见也对大家说了吧!” 这杨惠泉是晚清举人,肚皮头的学问倒不少,只是平日不苟言笑。而一旦开腔,必发惊 人之语。因此,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眼下,他见大家问自己,才放下酒杯,抹抹 嘴巴,淡淡一笑,说开了 :“不才刚才并非只顾喝酒,而是边喝边听诸公发表高论。诸公有的 说这,有的说那,都不无道理,不才受益匪浅。不过呐,原先这‘杂粮酒',既然是五种粮食酿 成,首先还少不得这五字,可以'五'字代替‘杂'字,此乃其特色。然以‘五粮酒'名,更'杂粮 酒'称,仍末改变其俗气。因此,还当在'酒'字上做文章。自古对美酒,有琼浆玉液之称,何 不去‘酒'字,将'五粮酒‘改称'五粮浆'或'五粮液'呢。”杨举人说罢,又自个端起酒杯思索 起来。 大家听了这番高论,尽都点头称是。有人正待发言,哪知杨举人又像想起什么,把刚端 起的酒杯搁下,又开了腔:“我看这'五粮浆'也不好,水气太重,且易与豆浆之类混同,不如 就更名‘五粮液'吧,对,就叫‘五粮液',这'五粮液'既保留了其酿造的特色,且仍是酒不见 酒,不落俗套矣!诸位意下如何?” “妙妙妙!'五粮液'太妙了! ”满客厅的人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都异口同声叫起好 来。槽房老板也眉开眼笑,不住点头。 杨举人一听大家赞同,马上举杯离座,面对大家说:“既然诸位赞同,我们就一起举杯, 为天下名酿‘五粮液'干此一杯! ”说罢带头一饮而尽。 “五粮液”的美名,从此传了下来。
讲述者:吴元熙男66岁退休干部
采录者:吴有梧男群艺馆干部 钱正杰男46岁群艺馆干部高中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7月于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