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时候,有两口子,男的姓陈,女的娘家姓李,脸上有JL颗白麻子。在万福桥水码 头侧边开了个店子卖小菜饭。 两口子待买主和气。老板娘弄的菜味道好,饭又舀得旺实,那些装船卸货、推车抬轿、 挑担担的下力人都到他们这儿来吃饭。熟买主些搞惯了就“陈麻婆,陈麻婆”的把老板娘喊 出了名。后来,她丈夫得病死了,她一个人拖娃娃,生活更艰难了。当时,有人劝她把店子 关了改嫁。陈麻婆不干,犁起硬是要把饭店开下去。 码头上有些挑油担担的,到城里头行栈交油回来,常到陈麻婆店子上来吃饭。他们三 五个打平伙,先把篓子翻了个底朝天,把里头的剩油倒出来,凑拢就是一大碗;再在隔壁铺 子里割上半把斤牛肉,买上一两箱豆腐,拿给陈麻婆请她帮忙加工,陈麻婆都满口答应,精 心炒制。后来,陈麻婆见自己弄出的豆腐买主很喜欢吃,觉得这个生意有做头,就请了个伙 计,自家推卤水豆腐来加工成菜肴。 她先把牛肉的腿筋肉和五花肉宰烂放在滚烫的油烯①锅酥,埔的时候还要放郸县豆 瓣,姜米子,汉源花椒等调料。再把豆腐打成小方块块,放在加盐的开水中冲煮一下,挑排 去卤水余味,捞起来和斓酥的牛肉放在一起病在锅头,用微火给它一渎②,起锅的时候,撒 上一把嫩蒜苗和葱花。•这样弄出来的豆腐,不仅牛肉臊子又酥又脆有回味,而且色泽鲜美 好看,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来,叫人闻到就嘴馋。硬是麻、辣、烫、酥、懒、鲜、香,叫它占全了。 陈麻婆的豆腐渎得好。一传十,十传百,城里城外好多人都撵起来吃她渎的豆腐。凡 ①烯:一种烹调方法,用热油短炒口 ② 渎:一种烹调方法.,在锅里倒入油,煎开.放进佐料,加水后再放进需要“渎制的食物如豆腐等。 是提起牛肉,端起豆腐来找她加工的,陈麻婆都只收很相因的佐料钱,不收工钱。这下子陈 麻婆就更出名了。生意好,店铺也就扩大了。置了家屋,后院还养了好几头大肥猪。一天, 有个常来的食客跟陈麻婆开玩笑说:“呃!我们经常来照顾你,还给你传名,生意越来越红 火,你硬是赚钱赚好了! ”陈麻婆笑笑说:“不瞒各位老买主,钱是赚得有些,那不是赚你们 的钱,我赚的是猪的钱J这句话把买主些说来神起了,陈麻婆又接倒说「你们都看到后头 那十几头肥猪了。平时客官吃剩的饭菜,我推豆腐剩下的豆渣,都倒给猪吃了。一年要出 好几槽肥猪。你们说我是不是赚的猪的钱?”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当时就有人说「陈麻婆, 你嘴巴还利势呢,挖苦人硬是不要本钱! ” 有一回,城里来了个很有点文墨的先生,来吃麻婆豆腐。陈麻婆把他经佑得巴巴适适 的。这位先生吃得很舒服,提起笔来给她写下了“陈麻婆豆腐”几个大字做招牌。陈麻婆见 他的字写得很好,就想了副对联请先生帮她写一下,先生答应了。问她咋个写,陈麻婆说: “上联写'不望金玉重重贵"下联写’但愿儿孙个个麻先生问她咋个这样写?陈麻婆说: “我要把金钱看得太贵重,谁还来照顾我的生意。我麻婆豆腐出名,凭的就是麻辣烫。这 ‘麻'又是我的特长。要是我的后人弄出来的豆腐连人都‘麻,不倒。哪个还来吃呢?那我 辛辛苦苦挣来的招牌,不就垮杆了!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陈麻婆是个有远见的女老板。 陈麻婆豆腐一代代传下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经搬迁,现在在北门大桥侧 边开业,生意越做越红火,麻、辣、.烫、酥、嫩、香、鲜的特点,一直保持到今天。不光是在全 川、全国出名,在国外它也很有名气。店上还经常接待那些专门来吃“麻婆豆腐”的外国朋 友。有的老顾客开玩笑说「成都的‘麻婆豆腐,不但‘麻,了中国人,连外国人都,麻,倒了! ”
讲述者:王正
采录者:吴军、郭大军另群艺馆干部
采录时间、地点J986年4月于成都市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