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岩上有“八景”,这就是“卓锡飞泉”,"晚浦归 帆”,“松关鸟语”,“棠阴漏月”、“洗砚池”、还有 “百草亭”、“意果园”和"何有石”。 这块“何有石”,从何而来呢? 原来,自从朱文公在白云岩上建起了紫阳书院,漳州府 的举人学子都要在上京赴考之前,带足路费、行李,摹名先 到白云岩来聆听朱文公讲解经书。 这一年,又到京城开科之年,朱文公又在书院里讲四书 五经的《诚意》章。四方学子来听讲的非常多,小小的书院 里都坐不下了,朱文公只好把讲经地点临时改到百草亭前坪 埔的草地上0朱文公手捧经书,坐在高处,逐章逐句逐字的 讲解。学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坐在草地上,将朱文公紧紧 围住,个个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讲。 这时,有一位举子刚刚从漳浦县赶到。他看到朱文公巳 经开始讲经,深感失礼,就随便在入口处的台阶上坐下来听 讲,不敢任意往里挤。朱文公引经据典,设喻举例,深入浅 出,讲古论今,讲得非常贴切生动,引人入胜。漳浦举子非 常用心听,可是由于距离太远,听不清楚,他就不自觉地一 点一点地往里挪动。 这个坪埔的西北角有一个缺口,下面正对着一个很大的 坑烧,掉下去了,不死也是半命,大家纷纷靠里坐,坐到这 个地方的人自懿也就少一些。漳浦举子专心听讲得入迷了。 他无意中看到这里人少,也就慢慢地F直往这个地方移。移 来移去,最后就移到了这个坪埔的缺口上。这里有一块赤石 St 头比前面的空地略为高一些。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居高临 下,他感到坐得最舒适,听得最清楚,看豫最真切。他就这 样一动也不动地坐在这里听讲。直到朱文公讲完了《诚意》 章,他才放下了书,揉了揉酸涩疲倦的眼睛,站起来要伸展 一下酸得的腰腿,这时他回头一看,才如梦初醒,吓出了一 身冷汗,多危险啊I他的背后就象是万丈深渊,稍不小心, 掉下去可就什么都完了! 这个漳浦举子姓何名有。大家被他这种专心致志认真好 学精神所感动,就在他坐过的这块大石头上刻下了 “何有” 两个大字,把它叫做“何有石”,并列入白云岩的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