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黄道周先生,字幼元、又字细遵,为什么他 又自号为“石斋”呢?这里有~段关系他少年时成长的传 说。 原来黄道周小的时候,十分聪明活泼,他的天份极高, 读书过目不忘。七八岁时,他的父亲青原公亲自教读四书五 经,可他一下子就背熟了当天的功课,便偷偷溜出了书房,找 街坊邻居的小孩子们玩耍去了。他的年纪最小,但鬼点子最 多,领头带着大家想方淘气倒蛋,成为铜山所深井村里出名 的“顽童”。只要村里谁家的小鸡、小狗丢了,谁家的猪圈 门开了,走失了小猪,乡亲们准会众口一声地说:"这准是 道周这小子干的” 0 有一天,正当关帝圣君寿诞之日,铜山人最崇敬这位忠 义英勇的山西夫子了,家家户户都要去城东关帝庙去祭祀一 番。道周家道虽较清寒,青原公也不免俗。一清早,青原公 用竹篮盛几样酒菜以及香帛,叫道周提着,一同进庙去上 供。 这天,庙里好不热闹,善男信女挤进挤出,庙里香烟缭 绕,爆竹不断。凑巧铜山岛上首富陈员外一家也来拜尼,他家 的供品十分摆场,除了抬来三牲全礼外,还月金樽盛美酒, 斟入十个金杯里供奉,只见供案上一片金光灿烂,叫人眼花 缭乱,也不知怎么搞的,只一晃眼,供桌上的金樽不见了。 陈员外大喊大叫起来,“金樽给谁偷去了,那一个小偷 大胆敢偷我的金樽? ”这一声吼叫,可不得了啦,家奴们凶神 恶煞似地把守住庙门口,挨个地搜身,弄得庙里拜香的人全慌 乱起来,那些姑娘、小媳妇、老太太多难为情呀,东躲西藏 地,那能容人搜身呀?于是就有个名叫卢三脚的趁机前去 献殷勤,低声秉报陈员外说:“小的刚才亲眼看见道周这小 坏蛋,提着竹篮鬼鬼祟祟地溜出庙门去了,这金樽多半是他 偷去了,”陈员外一听是道周小子干的,平时就听说这个顽 童十分皮,一声吆喝给我追拿回来。七八个恶奴早就飞身出 庙门,奔下石阶,刚好道周跟随着青原公正在前头提着竹篮走 着,带头的一个壮汉就象老鹰抓小鸡一样,不由分说就把小 小的人儿给捉回庙里去了。青原公不知出了什么事,也跟着 来打听一下原委。只见陈员外正吹胡子瞪眼睛地大骂道周偷 了他家的金樽。道周一点也不害怕,昂着身子站在人圈中, 昂首挺胸地高声抗辩说:“你们怎么平白无故地血口喷人 呀!擒贼要有赃,说话也要有根据,我怎么偷你的金樽,有 谁亲眼看见了吗? ”恶奴们狗仗人势,齐声吆喝道,“不许 嘴硬,搜I ”几个上来搜身,自熬没有,把竹篮翻个底朝天, 也只有几碟菜肴,一陶曜淡酒。青原公拨开众人上前说:“陈 员外请谅解,我家虽清寒,却是世代书香门第,人穷志不 短,决不羡慕别人的黄白物事。犬子实愚顽,但适才上供, 寸步未离我身边,当不至做出这种下贱勾当来。”谁知陈员 外财大气粗,根本瞧不起读书人,他横眼睨了青原公一眼, 气鼓鼓地说:“我只听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穷小子谁 不爱黄金白银呀? ”回过头来向道周喝道:“快说,你偷完 藏在哪里了?不说就给我吊起来,叫他皮肉吃点苦头,才会 老老实实地把金樽交出来。”老爷一说,奴才就动手拧小道 周的胳噂,道周用力地摔脱双臂,愤怒地大喊一声, "你们 敢I这是帝君的殿堂,不是你窘的私宅,岂能容你们为所欲 为I是非公断,得凭帝君神意作主。”人群中的耆老们也有 同情小道周的,就说:“对,对,到神前卜杯,请帝君定 夺。”陈员外见人多口杂,也只好耐着性子同意卜杯,请尊 神定夺,只是阴毒地加一句I “如果帝君也断定是你偷的, 那乂该怎么办呢? ”道周心正不怕邪,便斩钉截铁地说, “由你处置,我决不讨饶。” 谁知这次活该小道周倒霉,关帝君清早出巡去了,庙里 交周仓潞军守护着,附在周仓神像上的是宋帝贵的阴魂,他 也只是个小孩子,看见道周在众人中辩理时那么“敢”,就 主观认定这孩子平时太“皮” 了、得吃点苦头才能教“乖” 来。所以当道周向神象祝祷时,他根本不听申辩,只当卜圣 箜时,就一连给道周三次“笑”杯,就是否定他的申辩而肯 定他有偷了。 这一来,陈员外就得理不让人了,喝声给我吊起来痛打 二十鞭.道周满心悲愤,大声哭喊:“关公关公,你断案不 公,冤枉好人,你怎能当神。”青原公连忙喝止道,“劣子 不许睡骂神道,这是你平日冥顽不听管教的下场。” 道周被吊起鞭打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金樽到底也没找 到,陈员外耍了威风出了气,也只好悻悻地回去了。剩下青原 公含着眼泪把道周抬回去治伤。这事在乡人中议论纷纷,说 什么的都有,青原公听了,心中万分懊恨,这个孽子,平日愚 顽出了名、今日又当众出丑,败坏了门风,若不给予产厉处 置,长大成人后也不知会惹出什么样的滔天大祸来,到时候 株连九族,后悔晚矣。想到这里,便横下一条心,准备了一 只大木桶,里面放上干粮和净水,还带上文房四宝和书籍, 叫小道周坐在桶粤.,痛心地交代•他,“趁着退潮时,凭天意 随海潮飘流去吧,等你改邪归正,学有出息了,才准回家 门. ”小道周心中创伤比皮肉外伤还重,也情愿离开家庭随 波逐浪飘流远方而去。 结果,道周坐的小木桶飘流不远,只流到“石僧拜塔” 的塔屿,就搁浅靠岸了。岛上当年杂树丛生,无人居住,有 一处洞穴石室,可以栖身。于是道周就抑住心中悲痛,安下 心来,在石室中静心读书,领会圣贤的教导,思索人生的事 理,只几天功夫,他好象长大了好几岁了。再说关帝君圣驾返 宫时,问起庙里发生过什么事,周仓(其实是宋帝悬)就说 黄道周偷金樽的事。帝君(其实他是陆秀夫附神的)一听便 嗟叹道,“这金樽案矫情枉断,冤枉了小小黄道周,他原悬天 上文曲星降世,岂能做小偷?胃宋帝晶听了内愧百己幼稚, 主观,断错了案,就派神差去查找金樽,结果发现被人偷偷 放置在帝君的龛里,于是便托梦给村里耆老们,叫他们把金 樽送还给陈员外,为黄道周洗脱坏名声。为了弥补自己造下 的过失,令道周离家独居小岛上,便派一个鬼母去伺候道 周,供应他一日三餐和香烛茶水。正当道周的干粮,净水用 完时,鬼母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洞口放上他所需的生活用 品,有时还煮些鱼蜷喝贝给道周打打牙祭哩。 时间一晃过去了一个多月,小道周在塔屿上孤身生活也 习惯了,不再感到胆怯,想家,寂寞了。白天他专心读书写 文,夜间他静静卧听海涛拍打礁石的声响,思索着人生、宇 宙的问题,结果他的思想澄明了,性格更坚强了,仪表也变 得文雅脱俗了,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了。 这时,陈员外也找回遗失的金樽了,耆老们一传扬,乡 亲们对道周的看法也改变了,都同情小小道周受冤屈挨鞭打 的事了。于是,青君公的怒气终于平息了,思念起自己的独 苗苗不知道被潮水漂到那座荒岛上,他怎么生活呢? 一点干 粮,净水,能支持多久? 一个多月了,即使他还活着也一定 饿成皮包骨了。他越想心越痛,于是决心驾小船去寻找他。 他也听人们说过,好象在塔屿上看见过一个小裱子,育人在 塔屿晒鱼网时,似乎听见石洞里有孩子读书声.这似乎就是 他的爱子小小道周了0 青原公想到这里,便迫不及待地驾起触板去看望儿子, 果然,在塔屿的石室中,亲眼看见道周在潜心读书了。道周 见父亲来也十分高兴,谈话间,青原公发现他似乎不认识自 己的儿子了,原来一脸顽皮相的核子神情消失了,变成谈吐 文雅,风度圈圈的小青年了,真象是脱胎换骨,长大多少岁 了。青原公感到十分抉慰,执意要带道周回家去,但是,小 道周婉言拒绝了,他说他已习惯在岛上独立生活了,他爱这 里的清除,没有外物干扰分心,在这里深夜思考,刚刚领悟 了人生的大道理,所以还是让他继续留在岛上的石室里读书 吧。青原公听了也认为言之有理,但做父亲的担心他生活上 少人照料,道周笑笑说:“岛上有不知名的好心人照顾我,吃 的,喝的,使用的,一应俱全,父亲兔烦恼。”青原公心里 纳闷、这事怎么这么古怪,但看道周的小模样,长得白胖胖 地,不象是说假话,也只好由他了。从此黄道周就自号为 “石斋先生”,以纪念他自己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钱变过 程。 现在东山县城关的塔屿上,“黄石斋先生读书处”的石 室依然保存完好,巳经成为海内外学子瞻仰的圣地了,这故 事也就永远留传下来了。
讲 述人:陈宗新,男,6。岁,平和大溪医生。 采录入;籥华,男,6 2岁,教师。 采录时间:东山城关,平和大溪一带。 流传地区,1 9 8 8年4月。